年来了 欢欢喜喜”添碟子”
细心添加
加固上色
争芳吐艳
美好想象
附加戏文
喜庆丰年
精心组装
观摩交流
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戏剧人物、鸟兽虫鱼……这些色彩鲜艳、做工精细的工艺品可是用粮食做成的。您别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亭台楼阁的底座是蒸糕,屋顶上粘的是豆子,地板上撒的是小米儿,房檐上架的是杏仁,柱子上塑的是瓜子。告诉您吧,这就是用豆子、小米等五谷杂粮和瓜子、杏仁等为原料做成的,出自长安区杜曲街办寺坡村的工艺品“添碟子”。
“做这‘添碟子’,我们村里每年腊月二十五开始筹备,正月十一拿出来摆。摆出来那时候热闹得很,陶西堡、牛家湾的‘添碟子’也做好了,三个村的碟子放在一块儿要赛一赛,看谁家做得好。”寺坡村村民白有仓说。他年轻时就爱做“添碟子”,自从他记事起村里就有这门手艺,如今,他已成为传承人。西安市长安区文化馆馆长骆毅说:“‘添碟子’的制作技艺已经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村里会这手艺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我们馆里的年轻人也都在学。”
杜曲镇位于长安区东南,“长安八水”之一的潏河纵贯其间,这里土肥水美,是富庶的粮食产区,“添碟子”用五谷杂粮做原料就与此相关。“我们过年‘添碟子’就是想表达收获的喜悦,庆贺五谷丰登,期望来年风调雨顺。”白有仓说。
“添碟子”起源于清朝末年,由当时寺坡村艺人赵锡恩所创。他为了改变向关帝庙奉祭美味佳肴的传统,首创“添碟子”,将其作为祭品于每年正月十三摆放在关帝庙内,一来供关帝享用,二来供游人居士观赏。随着时代发展,这种对祭祀供品进行艺术加工而形成的传统工艺在寺坡村留存了下来。
“由于这种供品相对于传统供品添加了两层碟子,故称‘添碟子’。一般就做三层,首先构思好内容,然后搭木头架子把瓷碟一层层摞起来,最后用五谷来添。‘添碟子’的经典形式是‘戏楼盒子’,主体阁楼是仿清的。普通‘添碟子’是一种雕塑于碟子之上的插花艺术,它由雕塑底座、瓷碟与花三部分构成。”寺坡村村民、传承人陈伟介绍。
无论哪种形式,“添”是工艺制作的核心,粘、嵌、架、塑四道工序必不可少,五谷杂粮蘸上用面粉、鸡蛋清和成的粘剂,嵌接在竹棍和木梁叠架起来的亭台楼阁上,再将面塑的各种造型摆设其间。陈伟欣喜地说道:“别看这小小碟子,蜡花、面塑、木工、绘画等技艺都能看到。”
“这已经到年跟前了,又到‘添碟子’的时候了,我一想到这事心里就高兴,看着丰收的粮食我心里踏实,添成的戏楼阁子寓意‘五福择寿’‘鹤鹿同春’等等,我们农民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富足,你说能不高兴么。”白有仓开心地笑着,那笑容和眼前的“添碟子”一样绚烂美好。 文/记者郑燕茹 图/记者 张波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中国最具收藏价值书法家--王江
- 下一篇:大扫除发现清朝文书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