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木偶与秦腔
小时候,农村文化生活匮乏,每逢春节观看社火,诸如狮子龙灯、高跷蕊子等表演;忙罢会观看木偶和皮影。那时人小,在戏台前后跑来跑去,不知道唱什么,剧情如何?只要战鼓一敲,丑角一出台,急匆赶到前台,伸出脖子目不转睛。木偶头是用木做的,眼不动嘴不张,只能看表演,听唱腔。尽管如此,台下人山人海,演几天看几天。
回家无事,邀几个伙伴,在家拿出茄子,用刀刻上嘴巴、鼻子、眼睛,用几根木棍支成架子,在给穿上花衣,做成木偶。没有观众,没有音乐,没有唱腔,要么两人对打,要么说几句丑角的闲言碎语。玩上一阵,真是高兴。
之后,电影兴起,替代了木偶或皮影。这时,我开始看大戏,即就是真人演,我才知道秦人唱的是秦腔,也慢慢熟悉剧情。一次,我看了秦腔古装戏《四差捎书》,剧情是:关中有一农户,老两口、小两口,婆媳在家务农,父子在外做生意。一日,有朋友回家,父子两商量给家捎书报平安。儿子识字不多,把"生意兴隆,忙雇一人",写成"亡故"一人。书捎回,婆媳请来先生一看,知道一人在外死去,也不问是死的是谁,糊里糊涂在家门吊起纸幡,媳妇在家守灵,婆婆去娘家报丧。捎书人回归,到门口一看纸幡,也不问青红皂白,告知父子两家中死人。父子两赶紧关闭生意回家。临近村时,两人商量,让儿子到舅家报丧。儿子到舅家,看到母亲,知道妻子死了,大声痛哭,父亲回家,看见媳妇守灵,知道老伴不在,泪流満面。相互一问,四人均在,原来是"亡故"两字惹得祸。剧情啼笑皆非,唱腔幽默诙谐。
从此,我就爱看秦腔,那慷慨激昴、婉转动听的秦声秦韵,那跌宕起伏的剧情,使人如痴如迷。特别是秦腔改革创新后,那灯光、布景、音乐、舞蹈,还有优美的唱词,赋予的浓厚生活气息,给人耳目一新。所以,一有秦腔或眉户票,我必然去看,大家称我秦腔迷。
遗憾的是多年看不到木偶戏。最近,西安电视台演出木偶秦腔戏<<白帝城>>,使我大开眼界。这一本戏是由亁县木偶剧团演出的,其阵容、设备,灯光、布景、表演、唱腔等,超出人的想象。现在的木偶的头由石膏做成,眼可转嘴可动。剧中人能吹胡子蹬眼,提袍甩袖,跟真人表演一样。特别是大段大段的唱腔,演唱者字正腔圆,浑厚如润,使人百听不厌,木偶戏不仅擅长于表演,更重于大段子唱腔,这就是木偶戏的特点,爱听唱腔的就爱看木偶。电视台演了三天,我场场不缺。《白帝城》是三国戏,张飞被四贼谋杀,四贼逃至东吴被捉。刘备怒杀四贼,讨罚东吴,不料惨败,幸亏赵云救驾,回到白帝城,疾劳成积,最终死于白帝城。剧情并不复杂,但大段唱腔和优美的唱段,特别是刘备痛骂四贼,令听后令人过瘾。演出中,电视台不断切換,后台的乐队、耍杆人、演员演唱场面,使人一目了然,感觉一新。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