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赵正永:众望所归,人心所向
2012年12月18日 ,陕西省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中组部副部长王尔乘同志在会上宣布了中央决定,赵正永同志任陕西省委书记。称这次调整,是中央从大局出发,根据工作需要和陕西省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经过通盘考虑、反复酝酿、慎重研究决定的。
从普通工人到“封疆大吏”
现年61岁的赵正永是安徽马鞍山人,1968年,17岁的赵正永作为知识青年被安排到安徽省宣城地区水阳公社插队,1970年通过工厂招工,进入马鞍山钢铁公司,在修建部机动车间当工人;后在秘书科。
1974年,赵正永被推荐到原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材料系金属物理专业学习,毕业后,回到马钢;历任钢铁研究所物理室技术干部,复查办办事员,钢铁研究所共青团委书记、公司团委副书记等职。
1982年,赵正永走出企业,开始担任共青团安徽省马鞍山市委书记、党组书记,自此进入党政系统正式步入仕途。之后,他历任中共马鞍山市委常委、马鞍山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中共黄山市委副书记、书记,安徽省公安厅厅长,中共安徽省政法委书记等职。赵正永在履新陕西省委书记之前,曾在安徽与陕西两地任职。其在安徽完成了仕途的原始积累。早年,赵正永曾在安徽省宣城地区水阳公社知青。此后他进入马钢公司,并由此进入仕途。
在1982年至1983年间,其还曾任共青团安徽省马鞍山市委书记、党组书记。
1998年起,赵正永进入公安系统工作,任职安徽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
2001年9月,赵正永离开了工作生活50年的安徽转赴陕西任职。他当年即以政法委书记的身份,成为陕西省委常委,由此进入部级官员序列。在任职陕西期间,赵曾赴国外学习。2007年8月至12月,赵在美国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
值得注意的是,赵正永曾与二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合作。他们是李建国和赵乐际。
李建国曾在陕西主政十年(1997-2007)。正是在李建国主政陕西期间,赵正永由安徽调任陕西,并晋升省委常委。2007年赵乐际接棒李建国,李则由陕西调往山东任职。在赵乐际任职陕西期间,赵正永晋升为陕西省省长,进入正部级高官序列。
一位有情怀、勇于干事的省领导
2010年6月,原陕西省省长袁纯清调任山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开始担任代省长一职。在“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成为这一届政府的领导者,他的任期也将贯穿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下一个关键5年——“十一五”期间,陕西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速最快的省份,并在2010年有望首次进入 “万亿俱乐部”,而按照态势,陕西将在“十二五”超过部分中部省份,甚至在人均指标上向沿海省份靠拢。
而在下一个关键的5年,速度之外,陕西也将开始面临诸多问题:如何既保证过去居功至伟的能源产业的发展力度,又防止出现“山西化”?如何在近乎飞驰的发展速度中,进一步理顺经济结构和分配关系?甚至于,陆续倒下、被逐渐“挤出”的民营经济,能否在下一轮周期中被重新拉回轨道?赵正永将如何设计未来路径,备受瞩目。
作为西部大开发后第一批“西进”的官员,赵正永已经在陕西工作了11年。在当地官员看来,赵并不属于那种个性张扬、特点鲜明的官员,其人沉静内敛,务实果断。
尽管不务张扬,但一位熟悉赵正永的当地人士评价说,“赵省长一直以来都对经济发展有明确的思路,看待问题亦冷静而清醒,擅于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去解决,往往令属下心悦诚服”。
这首先体现在对能源化工产业的重视上。自担任副省长以来,赵就开始分管能源工作,不仅多次前往陕北地区调研考察,也对陕北能源产业的发展提出诸多思路,倾注付出良多。
当地官员说,已经记不起赵省长来调研视察过多少次,“从西安驱车千余公里到榆林,对他来说是很经常的事情”。
而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这种一以贯之的重视和非常规的支持力度,“陕西速度”才成为现实——“西部速度最快的是陕西,陕西速度最快的是陕北”,而长期以来,榆林市更是以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成为拉动陕西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力量。
2010年12月30日 ,赵正永在对陕西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表示,“十一五”期间,“我们在调整结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过分倚重投资拉动,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现代农业基础薄弱,科技成果转化不足,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的状况尚未根本缓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陕西省一位学者说,过去陕北的能源化工产业,其实多以最原始的采掘业为主,但近年来,“就地转化”已经被放在了首要的位置,这显示了政府思路的极大转变。
按照统计,2005年以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列入陕西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共68个,总投资3851亿元,其中绝大多数是能源转化项目,截至2011年中,已建成投产22个,完成投资895亿元。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过去若干年里支撑陕西经济飞速增长的主力军是大量央企和省市属国企,2010年12月,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宣布收入突破千亿,成为西北首个千亿收入规模的公司,一位陕西省官员回忆说,“在庆祝酒会上,政府的现任主要领导、退休的老领导都向延长集团的老总们敬酒祝贺,大家都很清楚他们为陕西发展付出的功劳。”
践行“拐弯超车”理念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赵正永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说,“当前,我们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当口,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当口,那么我们认为,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一个好机遇。所以在这样一个转变发展方式的经济发展的一个拐点时期吧,我们完全可以发挥好我们自身的优势,可以迈的步子更大一点”。
“在大家还在探索,还在探讨,还在观望或者还在摸索的时候,那么我们利用我们自身的一些优势,迈的步子大一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赵正永说。
陕西自赵正永担任省长以来,最吸引新闻舆论关注的话题,要数“拐弯超车”理念。赵正永认为,陕西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虽有差距,但在能源、装备制造和科教等方面有很强的比较优势,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在这样一个拐点,只要坚持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增量优结构扩空间的原则,把握好方向、速度、平衡三者的关系,就可以把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在“拐弯”中实现赶超。
快节奏是赵正永工作的重要特征,一些干部都反映跟不上。
眼下的陕西,也恰似处在一个“快”的阶段之中,在“逐步释放存量资源”和“突破常规赶超发展”之间,陕西总体上处在一个蓄势后的快速上升阶段,赵正永提醒陕西干部:起步晚,更要克服各种困难,立志赶超。毕竟现在的“快”是为了实现“腾飞”。
一直以来,陕西充当着“西部大开发”桥头堡角色,在经过了十年打基础的积蓄期后,陕西迎来了自己转换深层次经济发展质量的攻坚战,十三朝古都所在省现在的梦想是实现“拐弯超车”,成为国家经济梯次转移的一面大旗。
然而,赶超战略并不是一项单向的经济加法,在发展的同时,陕西更要驾驭好发展的方向、速度和平衡的三者关系,瞅准国际和国家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阶段,充分释放陕西的科技实力,破解“科技实力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陕西现象”,以及保证大发展中的社会稳定和谐,这些都给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了最为迫切的任务。
新十年我们要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方面下功夫。国务院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这是西部大开发的三个区域性规划之一,赋予了我们要建成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的重要职责,要求我们要担当起“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重要使命。
2010年,陕西出现了营销收入突破千亿元的大企业,全省经济总量过万亿,201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一万亿,存款规模过一万亿,今年将会出现经济总量过亿元的县,等等,这些在西部都是很有标志性的,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向西部倾斜的结果。
2012年9月12日 ,国内最大的电子类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一期投资70亿美元的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高端存储芯片项目在西安高新区开工奠基。这让很多兄弟省份都羡慕不已。在这个项目的背后,蕴含了赵正永领导下的陕西省政府在对外开放方面的大谋划和战略雄心。
“陕西人民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2011年1月22日 ,陕西“两会”的最后一天,陕西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相关选举,赵正永当选陕西省省长。这位既非高调,也无显赫出身的省长,在60岁的时候成为陕西这一西部经济大省的“封疆大吏”。在回答媒体“你觉得幸福吗”提问时,赵正永说,“首先要问陕西的人民幸福不幸福,陕西人民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这位承诺要让陕西人民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官员,将在今后的5年去践行他的发展观,人们希望在下一个5年陕西速度能够一如既往,没有人掉队。
2011年,陕西一系列历史性的重大民生工程实质性启动,包括陕南移民搬迁计划、渭河综合治理、引汉济渭工程、东庄水库等。这些计划投资均在数百亿乃至上千亿规模,将极大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贫困山区农民的生活条件。
当年陕西省迅速启动了陕南山区移民搬迁计划,力图通过10年的时间,将超过200万陕南秦巴山区的农民迁出地质灾害地带。这一计划移民数量几乎是三峡移民的两倍,工作难度、资金问题有目共睹,而由于移民工程通常并不被看作地方官员的“政绩”,计划最初也曾被许多人所不理解。
赵正永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说,“这个工作难度确实很大,我们省委省政府当初下定决心做这件事的时候就铁了心,就是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定把这个惠及民生的大事进行到底。过去自然灾害使得陕南、陕北的群众生活非常困难,基本上一些地区是一年一小灾四年一大灾, 2010年7月18日 发生了特大暴雨和地质灾害之后,省上下决心用4年时间把陕南的240万人从深山区里面迁出来,把陕北没有水、不适合人基本生存地方的人也都迁出来。从2011年开始每年财政要拿出一部分资金出来专门做陕南搬迁、陕北搬迁这项工作。全省31个重点镇去年的投入就是52个亿,2012年31个重点镇投入将有80多个亿,虽然这个投入和城市里相比还是有差距,但是通过这样几年的推进,不断的加大投入,使得农村里面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够和城镇一样,便于群众能够就地落户。”
他说,“这个对陕西来说确实是历史上的一件,应该叫史无前例,过去没有做过的事情。对人民群众有着直接利益的一件浩大工程,主要是基于我们陕南的秦巴山区的现状。这个十年发生了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有两次,其他的地质灾害千余次,这个十年有590多人遇难和失踪了,主要的是地质灾害、泥石流和山洪爆发。而且这个地区又是我们国家集中的连片扶贫地区,过去蜀道难,蜀道难,就在这个秦巴山区之间。”
也正因此,他在当地被评价为在去年三季度的一次陕西省政府的一次内部会议上,他说,“这些都是长期性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内立即见效,但我们既然看到了就必须在这方面下大力气,并要长时间坚持干下去,直到真正见到效果。”
对于农民居民收入,他提出,“采取超常措施,切实做到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用数字来说,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保持在15%和16%左右”,“下最大气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适应,使全省人民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生活得更有尊严。”
在谈到民生话题时,赵正永说,陕西2011年出台了26项民生政策,实现了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两个80%”用于民生,解决了群众在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许多切身利益问题,兑现了政府向人民的庄严许诺。“十二五”时期,我们仍然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陕西省人民的幸福指数。赵正永还说,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陕西已采取多项措施,明确了社区经费、编制和专职人员薪酬等政策,使社区工作人员更感到职业光荣,让社区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最前沿。
在陕西生活工作了这么十多年,赵正永表示:“它是我离不开的地方,而且是我最后落脚的地方,是我最后的故乡。”
承诺要让陕西人民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赵正永,将在省委书记任上践行他的发展观,陕西人民也将拭目以待!(卢剑利)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杂记)“蜡梅”还是“腊梅”?
- 下一篇:(杂记)茶里乾坤大,人生三道茶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