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母亲的手工鞋
在这个世界上,人是最聪明的,母亲是最伟大的,善于奉献自我的。
昨天,看到有人脚穿一双布鞋,忽然想起了亲爱的母亲为我们制做手工鞋的情景来。
在我们年少时,很少买鞋。姊妹六人,父母亲,一家八口的衣食住行,全靠母亲操持。由于生活艰苦,我们脚上穿的鞋,身上穿的衣,无论单的、棉的、都是母亲亲手缝制。那时,看到谁穿上双军用鞋或是网球鞋,就羡慕不已,心想,啥时能不穿布鞋,买双新鞋呢?白天,为了生活父母亲都要出工,只有雨雪天、夜晚、才是母亲缝衣补衣纳鞋底绱鞋帮的最佳时间。母亲为了我们一年数十双穿的单鞋、麻鞋、棉窝窝,只要有时间,就会织纳鞋底,就连上工休息、队上开会也要带上鞋底去纳。为了我们的穿戴,母亲付出了很多,操劳、心血和才智都用在了一家人的身上。
下雨天,房檐上均匀的滴落雨滴声,是最佳的睡眠时间,我们趁此睡个安稳觉,而母亲却在为我们一针一线的纳鞋底、绱鞋帮。冬夜漫长且寒冷,母亲还在灯下戴着花镜为我们缝衣裳,打着呵欠、伸个懒腰,继续做作不完的手工活……
在我的记忆中,做鞋是一道很复杂的工作。首先,是抿褙子,又称打褙子。母亲先将干净的布头块料、废衣服等,用面粉兑水打成浆糊,先在一块较大的布料上,依次粘贴废布料,根据布料大小宽窄拼贴,然后再抿浆糊,粘贴布块按平压实,逐层辅垫,直到一定厚度。母亲似一位裁剪大师,将不同花色、不同形状、大小的布料,按形状大小相互拼凑粘贴,抿出的褙子既不能凸,也不能凹,力求平整;拼贴合理,厚薄均匀。单布鞋褙常抿3-5层,棉窝窝或是给父亲、亲戚做的好褙子为8-9层,抿好的褙子需干燥后才能使用。
纳鞋底是个细致的功夫活。母亲先根据每人脚的大小剪鞋样,依照鞋样再剪褙子。母亲常用白蓝或黑布做衬布,包裹鞋底两面。先沿四周用粗麻线纳鞋底二圈。白天做时用鞋夹固定纳鞋底;夜晚在炕上,左手拿鞋底,右手持针。母亲的针线活做得很好很到位,纳出的针脚细密结实间距匀称,针线活娴熟到家。远看密密麻麻,近看横是行行,竖是样样,持针穿刺力求平衡。针针线线寄深情,足穿棉鞋暖心中。由于抿的褙子厚实,母亲右手戴的顶针常陷在指头里,形成很深的凹印,红红的,圆圆一圈,看后让我很心疼,何时能报答母亲付出的爱。由于鞋底厚实需用力纳。针头钝了,母亲习惯在穿刺后用针头在头发上磨擦,以图锋利。母亲纳鞋底动作熟练,飞针走线,动作优美,真是好看。只见母亲在穿过鞋底后右手用力抽线,在手上一绕线再抽紧,然后返穿;一针一线,针针线线,机械的纳着鞋底……。母亲利用熬夜、牺牲休息时间,把心血都用在了一家人的穿戴上。鞋底纳好后,硬梆梆、平整整;不棉软、不松散。母亲将它压在箱底,再赶做另一双……
绱鞋帮是个技术活。男上的鞋帮选择黑、蓝、灯心绒等布料;小娃娃、女人常选择红、蓝、黑、花等布料,女孩的鞋帮还绣花,鞋面配上精美图案,以示手艺和爱好。鞋帮布料既要结实耐磨,又要漂亮好看。先做好鞋帮,单鞋双层布料,分里外面;棉窝窝则里面放棉花、羊毛绒等以暖脚。在鞋底上绱鞋帮、难度较大。有的妇女拿不住,不是大就是小,不是宽就是窄,是件很头疼的事。母亲先用针线固定鞋前面,先用锥子锥眼,再穿针过线,边做边等距离,既不能抽针过紧,也不能放松,力求针距匀称,用力均匀,结实耐用就可。最神奇可赞的,就是给孙子做的老虎鞋,红布面、七彩金丝线,虎虎生威,那真算上一件工艺品,值得欣赏和赞美。
当一双双新鞋做成后,母亲端祥着,恰似书画家完成作品后观赏的情景。母亲让我们试脚,看合脚不。稍大些,里面放个鞋垫;小时,用鞋拔子助力。看到父亲和子女都穿上她亲手做的新鞋,她辛慰的笑了。
用无数个夜晚、千针万线做成的布鞋,渗透着母亲对我们无限的爱,寄托着深情厚意。母亲付出了心血、放弃了休息、甘愿奉献,乐于吃苦,只要我们穿着舒适,合脚保暖就行。
啊!母亲做的无数双布鞋、棉窝窝,不仅给我们带来温暖,还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思念。手工布鞋,不仅朴素美丽,而且踩在脚下,也格外软和舒适,不得脚气。尤其是新布鞋,让穿着满心欢喜,走在人群里,也挺神气自豪的。
睹物思亲。看到布鞋、棉窝窝。就不由想念起母亲来,思念的泪水止不住流淌,怀念之情无以言表。穿着母亲做的手工鞋,使我健康成长,纯朴之心,付出之爱,当永世珍藏。
感谢母亲做的手工鞋,让我受用终生、助我前行。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游黄峪寺
- 下一篇:(散文)母亲的浆水菜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