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座会说话的大山
高冠瀑布
秦岭北麓
一对夫妇正在欣赏杨庄美景,遍地的油菜花在青山的衬托下格外艳丽。
巍巍秦岭,苍绿宜人;脉脉水源,蜿蜒润城。“秦岭拥有最好的山和水,如若没有好人家,怎能对得起这座山,对得起子孙后代?” 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和红星如是说。
西安只有一个秦岭,中国也只有一个秦岭。
巍巍大秦岭,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美洲的落基山齐名。对于国人而言,秦岭已远远超出了“山”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秦岭是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脊梁。昨天的西安因秦岭而光辉灿烂,秦岭是西安千年文明的造就者、西安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今天的秦岭是西安市民的绿色家园、精神寄托,是西安城市重要的水源供给区和水源涵养林地;明天的西安,更会因秦岭而闻名世界,秦岭是西安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依托,更是建设国际化山水城市、人文城市的重要凭借。
在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今天,如何打造国家一流的旅游生态区,利用好秦岭“好山”、“好水”,成为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提升人文素质 从关注“物”向关注“人”转变
好山秦岭,是在国际上可与欧洲阿尔卑斯山、美洲落基山齐名的名山,横亘于中国中部,是我国地理和气候的南北分界线、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天然的气候调节器。好水秦岭,是陕西省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又是嘉陵江、汉江、丹江的源头区,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补给区。
和红星说:“此般好山,此般好水,再加上好人家,就能大大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让秦岭这座山更有人味和韵味。”所谓“好人家”,从大的方面讲,包含两类人群:一是住在山里和沿山的百姓,我们要让他们意识到这座山的价值,认识到秦岭的珍贵,体会到秦岭的伤痛,从而不再有砍伐、不再有杀戮、不再有破坏、不再有伤害;二是来山里休闲与体会的游客,让他们在享受这座山的同时,对这座山心存敬畏和感恩,在尽情享受美景的时候,只留下好心情,不留下废弃物,做到低碳旅游、安全旅游、健康旅游。
秦岭未来的发展,提升区域内人文素质、文明程度至关重要。秦岭北麓的保护将以营造秦岭“好山好水好人家”为目标,提升区域人文素质,由关注“物”向关注“人”转变。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认识秦岭对发展的意义
八水润城,让西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十一塬环绕,让城市拥有了独特的风光;一座巍峨秦岭,更是造就了城市的千载辉煌、生生不息。秦岭距离城市仅18公里,西安成为全国距山脉最近的省会城市,西安的百姓也拥有着令人羡慕、触手可及的生态资源。在和红星看来,西安在走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路上,更要充分认识秦岭对于城市的重要,对于百姓的意义。
他说,保护好秦岭,就是给西安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利用好秦岭,就是为百姓创造出高品质的生活空间。还秦岭于城市,还秦岭于人民,让秦岭从“西安的后花园”走向“百姓的幸福绿园”,一切以人为本,提高百姓福祉,提高幸福指数,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最高准则和根本目的。
打造6区县亮点工程做好峪口提升建设
提及下一步工作的计划,和红星信心满满地说,领导的重视和关怀是我们做好秦岭保护工作的推进剂。市秦岭办将主动作为,科学谋划、迎难而上、积极实践,和沿山六区县政府共同努力,将秦岭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中央森林公园和国家一流旅游生态区。
首先,打造六区县的亮点工程被放在重要位置,具体包括翠华山、南五太平森林公园、朱雀森林公园、临潼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芷阳湖生态谷;蓝田汤峪湖康体养生工程;灞桥白鹿塬生态农业;长安乔村马术俱乐部;户县蔡家坡城乡统筹朵丽农村;周至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
其次,峪口提升工程被提上工作日程。生态保护峪口共计30个,此类峪口内以自然村落为主,多在水源涵养林地内,现状保护良好。规划禁止任何开发建设,其中位于生态敏感区范围内的村庄和建筑物,应逐步迁出。保护利用峪口共计13个,将尽快制订专项的建设规划。尽快完成子午大道、西沣路、西太路、沿山路以北一公里进入秦岭保护区的山门标识。
不负重托 将秦岭打造成西安新的城市名片
秦岭区域的每一个项目,都要以高起点、高规格、高质量为目标,打造精品项目,突出精品辐射效应。突出秦岭特色、探寻秦岭之魂,从项目选择、项目策划到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环境景观,都要在分析地域元素的基础上,以突显秦岭特色为原则之一。
通过一系列规划和措施,秉承“保护优先、科学利用、大力整治”的理念,全方位、多角度构建自然风光、山地景观、历史文化、旅游会展、餐饮住宿、活动体验等“秦岭特色”的品牌体系,西安将向世界讲述秦岭,让秦岭真正走出西安、走向世界。
和红星表示,有决心、有信心做好这项工作,并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秦岭办一定能克服任何困难,不负重托,以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保护优先,科学规划,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搞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努力把秦岭5852.67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57.9%的秦岭北麓,建成国家一流的旅游生态区,打造成西安新的城市名片。完成这项任务,秦岭才能真正走出西安,走向世界!
保护水资源 改善宜居环境 安置25.96万生态移民
大山的魅力,除了生态环境优美之外,人文环境更为重要。记者了解到,依据生态区移民政策,规划将25°坡线以上现状人口25.96万人移民安置,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同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让游客能高兴而来、享受秦岭。
据了解,此次规划的生态移民分近、远两期,逐步外迁25°坡线以上村庄,实行退耕还林、生态移民。近期(2011年—2020年)搬迁位于水源涵养地、地质灾害高发区、自然保护区内的村庄,共计村庄222个,人口15.58万人。远期(2021年—2030年)搬迁位于风景名胜区内且地质条件较差的村庄,逐步搬迁。
对于蓝田、临潼及周至老县城等现状条件较好、且地势平坦的村庄原则上原改建提升,部分就地改建成旅游接待村。对25°坡线以下村庄,进行撤村并点、区域统筹、实现社区共建,建设生态示范村。
改善基础设施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缓堵工程。为此,市秦岭办将加强主城区与环山路的联系,加速长安大道的建设、西沣路升级改造、完善西太路道路功能等;在沿山六区县设置综合服务点6—10处,保证不少于20000个停车位;改善进山旅游线路,对环山路与耿峪、太平峪、沣峪、祥峪、汤峪五处重点峪口的连接道路进行升级改造。
水旺城兴,水衰城败。从八水绕长安,到八水穿(入)长安,再到今日的八水润西安,一字之差,映射的是城市格局的逐步完善、人与自然的逐步和谐、文化与生态的逐步统一。除了泾河与渭河,八水中的六水(浐、灞、沣、涝、潏、滈)都源自秦岭,并与秦岭的其他河流最终汇入了渭河。171条入网交织的河流造就了山水城市的宏大格局,并在今日不断发扬光大。
八水润西安,首要的就是秦岭水资源的保护,这关系到城市的兴衰,百姓的安危、社会的和谐。在保护过程中,规划了黑河、大峪、石砭峪、李家河等四个供水体系,18座水库;并将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三个区域。河道保护方面,区域内的河流按照不同的河流等级,在河道两侧设置
几十载 因开发而变得满目疮痍 秦岭之殇 无处安放的尊严
国脉秦岭的尊严何处找寻?整个社会高速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导向下的急功近利,让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弱化了秦岭的保护管理;仅仅几十载,秦岭已经伤痕累累、满目疮痍,水环境、山体日益遭受破坏、生物种属灭绝加速,物质文化遗存已经出现逐渐消亡的趋势。
秦岭之殇可以总结为“四乱”:
——乱采乱挖,山体破坏严重。据调查秦岭西安段采矿点41个,其中周至县8个、户县7个、长安区3个、蓝田县23个(现已到期14家);炸山采石,矿产开采,秦岭伤痕累累;开发建设,破坏山体形态,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乱搭乱建,文化遗存逐渐消亡。不少项目突破规划,擅自扩大建设;历史文化资源缺乏保护,古村古镇历史风貌逐渐淡化,宗教人文难以传承,地域文化特色日渐消亡。
——乱排乱放,水环境日益破坏。据市旅游局资料显示,全市有农家乐4200多家,在市旅游局备案符合接待标准的农家乐只有623家,但在沿山路、河道两侧就有近3000家,仅在长安就有968户,这其中只有327户有简易的污水处理设施;旅游旺季5-10月平均每天进山游客1.5万人次,产生15.5吨固体垃圾滞留山中,年均滞留垃圾3000余吨。
——乱砍滥伐,生物种属灭绝加速。
秦岭之殇,令人痛心疾首;这不仅是现下之痛,更是时代之忧。目前,秦岭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不健全,对运用经济手段长期有效保护秦岭生态带来一定困难。生态移民任务艰巨,按规划到2020年要完成20万生态移民任务,压力巨大。秦岭区域交通及各项配套设施落后,现有用水多为自备水,电均为农用电,气、暖、通讯网、排污设施建设配套严重滞后,制约区域利用和发展。交通压力巨大,各主要进山道路和峪口承载能力低,高峰期道路通行能力较差,难以满足市民、游客需求;横向交通联系薄弱,对秦岭区域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没有秦岭,就没有八水润西安;没有秦岭,古城的生命线就会受到威胁,对大秦岭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我们不能把一个千疮百孔、丑陋不堪的秦岭留给子孙后代。知晓秦岭之恩,则心生感激;知晓秦岭之殇,便会心生伤痛。由伤痛到止痛,形成保护秦岭之动力!” 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和红星说。
如何让“国脉”吸引世界目光
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眼里,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好秦岭这块宝地,既是对国家、全省保护大秦岭环境的贡献,也是维系我市生态资源、维护生息空间、提升城市综合价值,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需要,是历史赋予的重任。因此,保护秦岭必须成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战略任务。
不得不承认和面对的是,无论从品牌的知名度、旅游的体验性,还是保护的规范性、利用的合理性,秦岭都与阿尔卑斯山、落基山两座名山相距甚远。为什么国脉秦岭吸引不了世界的目光?占据着西安57.9% 面积的秦岭,如何给西安的百姓、给世界人民带来更大的福祉?作为秦岭保护的管理部门,从成立那一刻起,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在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下,2011年6月,市秦岭办正式成立,积极编制了《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确保了秦岭保护有法可依。同年7月19日,沿山六区县秦岭办授牌成立。市秦岭办按照“严格实施秦岭保护利用规划,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要求,力求在规划的引导下保护好秦岭的青山绿水,给世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与山水相互融合、游居皆宜的大美秦岭,为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奠定山水依托。整合绿色山水旅游资源,努力做好山水城市文章,以山水留人、以景色留人、以服务留人。
科学规划定位 片区差异发展 实现多元秦岭
秦岭未来的发展,首先应针对各个片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沿革、产业特征、文化脉络进行详细规划和准确定位,使整个秦岭呈现多元共生的形态特征。根据环山路沿线空间发展形态,依托秦岭珍贵的空间和生态承载能力,形成主线明确、组团发展、城镇点缀、山水掩映、田园衬托的“一轴、六纵、六片区”的空间结构模式,实现“山、水、田、城”的生态格局。
“一轴”:以环山路为主线,串联各乡镇形成的经济发展轴; “六纵”:以黑河、涝河、沣河、潏河、浐河、灞河为依托的六条纵向绿色生态带; “六片区”:以太白山旅游观光区、楼观台旅游度假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终南山文化产业区、汤峪温泉旅游度假区和临潼国际旅游度假区组成的六个功能片区。
严控产业类别 提高入区门槛 实现绿色秦岭
秦岭规划建设用地为147.1平方公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已确定用地81.95平方公里,省市政府审批的项目用地42.6平方公里,远期新增建设用地22.55平方公里。 要根据规划,科学、集约用地,严控产业类型、引进精品项目,提高准入门槛,做好大集团引领、大项目示范,集群化片区推进秦岭保护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优先发展文化旅游、生态观光、现代农业、研发创意、休闲度假、康体生命等产业,打造秦岭特色文化,逐步走上文化搭台、板块唱戏、经济发展、结构合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改善交通组织 确保无缝衔接 实现畅通秦岭
区域交通实施“
自然人文胜地 旅游度假天堂 展现巍峨秦岭
结合区域旅游资源,构筑自然观光、文化体验、祖庭朝拜、温泉度假、修学旅行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以环山路为主线的“一轴五片区”的串珠结构。结合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南五台佛教交流以及西安众多的宗教旅游资源,打造宗教旅游体系。其次,规划形成以秦岭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为主的自然生态旅游体系。努力保护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结合自然生态景观特点,形成特色生态旅游。
创新城乡统筹 情系民生工程 实现和谐秦岭
探索秦岭村镇发展模式。挖掘梳理沿山路区域村镇特色、地域人文风貌、典故传说、历史遗存、特色文化,以城乡统筹为平台,引进台湾朵丽乡村理念,打造民国主题小镇、军工三线主题小镇、悟禅修性主题小镇、山水花苑主题小镇、古道体验主题小镇,乡村手工艺购物村、绿色食品购物村、中药材养生食材市场等。塑造秦岭村镇发展模式,拓展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体验(目前已分别启动户县蔡家坡村、长安团结村、乔村等生态农村示范工程)。
多维活动推广 铸造秦岭品牌 实现世界秦岭
发挥秦岭生态、地质、气象、生物多样性等独有优势,举办国际绿色发展、气候气象、地质矿产、环保节能专业性国际会议;组织自行车短道联盟、国际登山攀岩协会、企业拓展培训等,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赛事活动,从而赋予秦岭保护新的内涵,彰显“世界秦岭”的国际内涵。
总而言之,未来的秦岭,不仅仅是西安的后花园,而且要成为西安市民身边触手可及的生态绿园,逐步吸引世界目光,树立国际名山地位。记者朱雪娇采写 照片均由市秦岭办提供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