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看奥运品悲情
人们习惯向奥运冠军喝彩,但我觉得那些具备实力没能夺取冠军的悲情式运动员更值得关注,比如第三十届伦敦奥运会中的乒乓球男女单打亚军王浩和丁宁,自行车场地团体争先赛的郭爽和宫金杰,还有羽毛球女双比赛的四队被取消资格的选手以及备受人们抨击的女子举重选手周俊都值得人们或惋惜或同情的品味一番。先不说这些悲情人物如何失利,如何屈居亚军,又是如何委屈地接受失败的残酷事实。单从这些悲情人物的即时表现来说,我品出了奥运中的人生况味,有遗憾,有委屈,有无奈,个中滋味一言难尽。
先说我最喜爱的乒乓球运动员王浩吧。他这次又没有摘掉“千年老二”的帽子,当然这个“千年老二”只是针对奥运会来说的,并不能否认王浩在世锦赛和世界杯中的冠军荣誉。我知道王浩自从昨天晚上输给自己的同门师弟张继科屈居亚军后,肯定是相当难受的,这种难受是旁人无法体会到的。尽管他在记者面前表现的相当大度,他说:我已经尽力了,无有遗憾,希望喜爱我的球迷也不要难受,因为你们不难受,我才不难受。这真是一个成熟男人的胸怀!我承认王浩奥运会三连亚是莫大的人生遗憾,同时我也感知王浩的三连亚的无比伟大!试问,有几个人能做到人生路上重要关口屡屡受挫,又能坚强而执着的坚持走下去,继续保持12年之久的乒乓球超一流水平的行列呢?他三次杀入奥运男单乒乓决赛,本身就是个奇迹!当你看到王浩在输给张继科一瞬间给观众行标准军礼的时候,你能不为之动容吗?当你看到当张继科拿着国旗庆祝夺冠时,王浩也一同举起国旗庆祝胜利的一刹那,你能不为之震撼动容一个失利着的博大胸襟吗?反正我敬佩之至、感动之至!
王浩的悲情在于他在关键的时刻总有一名克星出现在他的面前,8年前雅典的柳承敏,4年前北京的马琳,这次是伦敦的张继科。在雅典他输给了几年内从没有战胜过自己的对手柳承敏,可以用年轻缺乏大赛经验来安慰自己;在北京输给马琳可以用对手经验老道又战术多变来安慰自己;这次王浩或许也可以用近几年在国际大赛中对张继科鲜有胜机来解释。不管是如何漂亮的说辞都无法弥补与奥运冠军失之交臂的遗憾,但其中的酸甜苦辣只能是自己默默的去承受。或许他在心里曾经感叹过自己生不逢时,既生王(王浩)何生张(张继科),但是人们不能否认他的外战能力,尤其是他那世界独一无二的直拍横打技术,往往令外国选手无所适从。或许有人会说王浩心理素质不过硬,球打得太老实,不出怪招狠招,单凭实力蛮打死对抗怎么能行?可能你只说对了一部分,我也感觉到他的淡定里有了些许的害怕奥运决赛的心理障碍,8年了,这个奥运决赛魔咒死死地缠住了王浩,实在惋惜,我到现在还替王浩遗憾的如鲠在喉,难吐为快!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命也、定数也!凭实力,凭运气凭轮流坐庄也早该是自己的奥运冠军,为什么总是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王浩呢?希望王浩在吞咽这些苦涩的同时,不要影响下来的团体比赛,更不要影响以后的乒乓生涯,坚持就是胜利!你已经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传奇,尽管你只获得了三连亚;你已经用坚持证明了自己仍然是世界超一流的乒乓高手,尽管你正承受着失利的痛苦。但是你已经用自己的坚持书写了人生的另一种精彩。这就是你的悲情奥运人生,尽管悲情却很伟大,尽管输球虽败犹荣。尽管竞技体育的残酷折磨了你,但是你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佩,包括你的对手加战友张继科都对你敬佩有加,惋惜万分,他接受记者采访如是说:竞技体育就是这样,冠军只有一个,无有并列,非要决出个胜负,但我俩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他的确很优秀,我非常的敬佩他。就连主教练刘国梁都说:王浩的这次与冠军失之交臂,比起雅典的第一次撕心裂肺的遗憾来,简直是人生的一次别样精彩的风景。
或许王浩在咽下失败的苦涩后,冷静的开始反思,在心里反复责问自己:如果我不过于依赖自己的反手直拍横打,再果断一点凭着自己的右手杀伤力或许会获胜;如果我能早一点理解像李隼教练教导李晓霞那样,在比赛中要狠一点出招,就能向李晓霞那样功德圆满般获得大满贯的成功;如果我能得到贵人指点悟出赶走奥运决赛魔咒的良方,我就会在伦敦奥运会实现大满贯的壮举;如果……这太多的“如果”组成了人生的莫大遗憾,这种遗憾往往是无法弥补的。这就是王浩的奥运故事交给我们的财富——接受事实轻装上阵,只要努力了,别样的彩虹总在风雨过后的天空等待你去欣赏。
丁宁的奥运故事和王浩比有所不同,自从莫斯科第五十届世乒赛团体赛中国女队失利后,丁宁奋发努力,这两年顺水顺舟,一路走来,大有占领中国乒乓一姐的位置,几次大的比赛都胜了李晓霞。谁知,满怀信心的到了伦敦,自己认为莫名其妙地遭到了裁判的明算。她在这次女子乒乓球单打决赛中输给李晓霞后对记者如是说:裁判的判罚令我无话可说,我打了十几年球,都没人判罚我砍式发球犯规,偏偏这次判罚我4分还给了我红牌警告,我都无所适从了,不知怎样打球了。丁宁的无奈,是绝对的,是强制的,谁叫当值裁判有这个权利呢?就连国际乒联主席萨拉拉也无可奈何,只能安慰安慰中国代表团而已。这就叫人们常说的“县官不如现管”。谁叫丁宁运气不好,逢见个看不惯自己砍式发球的裁判呢?丁宁还无奈的说:不知到下一个周期的奥运会我还在哪里呢。言下之意是,下一次自己是不是有机会参赛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这就是丁宁意识到的无法弥补的人生遗憾。但是,我希望王浩和丁宁你俩都不要气馁,只要坚持,你们总有机会证明自己是最棒的,很有可能在4年后的巴西奥运会你俩双方折桂,登上属于自己的奥运单打最高领奖台。我作为球迷在心里默默的祝福你们!
丁宁或许冷静下来会想到,如果我的竞争对手是个外国人,可能中国代表团会提出抗诉,运气好的话能够像韩国代表团那样为朴泰桓游泳预赛犯规翻案成功呢。这或许又是自己命该如此。对这件事人们还不能怪罪中国代表团,反正不管是谁拿冠军都一样是中国的荣誉,只能是丁宁来承受生命中的无奈了。丁宁的奥运故事告诉我们——当你一帆风顺时也要考虑突发的外在因素袭击你。防患于未然总是好的。
至于自行车场地团体争先赛当事人的郭爽和宫金杰却是留下了成功后的缺憾,她俩预赛和决赛都打破世界纪录,但却因一个有争议的犯规取消了冠军资格,屈居亚军。但从她俩能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来说是值得骄傲的,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有缺憾的一方,就有捡便宜的一方,德国队就是那个捡到便宜的幸运者,在先后判罚英国队和中国队犯规后,德国队连升两级,由最初的第三名上升为冠军,真是幸运之至!她们带着低于中国队的成绩获得了冠军,幸运也!光荣也?只有自己能品味出个中喜出望外的滋味。我佩服极了郭爽和宫金杰两位姑娘了,尽管在记者面前痛哭不已,但在迅速的调整后,又能乐观地站在领奖台上享受自己的荣誉,看不出半点的沮丧。这又是奥运给我们带来的又一种人生况味——你不能掌控的索性选择享受当下的美好。
郭爽和宫金杰的豁达,使我自然想到了又一个奥运悲情人物——韩国重剑选手申一榄的故事。当然了,申一榄也是受了莫大的、有争议的判罚才委屈得痛哭流涕:她在女子个人重剑半决赛中,也因一个有争议的判罚,哭了将近2个小时不离开赛道,还未抗议成功,而又叫德国著名选手海德曼受益后晋级到决赛。又是德国受益了,怪不得观众在网上发帖评论,韩国没给裁判行贿,才遭此一劫,尽管是猜测,有失偏颇之嫌。但是韩国的姑娘申一榄必须得承受这一结果,尽管太残酷也得默默承受,这就是奥运,这就是人生。申一榄认为自己在加时赛抽到了优先权,加赛时间到了,又是平手,按赛规本该自己获胜,为什么裁判又要调整计时器为一秒钟呢?叫德国选手在这一秒钟内钻了空子,超时击中自己一剑,非法获利赢得比赛呢?自己比中国的窦娥还冤,我哭我哭我尽管的哭,我闹我闹我尽管的闹。我要用眼泪打动裁判的恻隐之心,给我改判,给我昭雪,她这样做了,却还是没有成功,这就是伦敦奥运活生生的又一悲情故事。我或许用申一榄来陪衬中国选手的豁达是残忍的,但是我只能用此法引出奥运悲情的不可预知性、怪异性和多样性,它在偶然性的个案中还是可以随手拈来的,说明在偶然性中的确存在着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当然和人为因素分不开的,是人就会有偏心和心血来潮,是人就会有执法偏颇和尺度把握,是竞赛规定就会有细节的粗细和不周,尽管体育比赛较之生活来还是公正公平的多了,但是人为的因素还是无法避免,这种不公平的所谓误判,本来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况且它就好像一块悬在赛场上空的一块坠物,随时就会落下来咱在不幸的运动员头上,生活中的意外也是如此。奉劝韩国的申一榄不要难过了,谁叫自己没有人家德国姑娘聪明呢?为什么人家能在时间调整还有一秒的一刹那突然袭击给你致命一击,你却愣在那里哭喊自己比窦娥还冤枉呢?这就是差距,只能自责,总结教训,下次不要再吃同样的亏。申一榄的冤枉告诉我们——吃一堑长一智是个真理。
再来说说羽毛球取消资格的中国头号女双选手于洋和王晓理,她俩是钻了赛规的空子,也不能全怪她俩消极比赛为避开队友同室操戈的举动了,尽管对观众不公平,掏钱看虚假比赛愚弄了观众,但是谁又能责怪不出大力又能获利的做法是大错特错的原则问题?怪不得外国又有三对这样的冤大头也遭到同样的厄运。据说国际羽联又开出了罚单重罚这样的选手,叫我说赛规变成了小组赛,没有淘汰赛的残酷性,只考虑了给弱者增加再赛的机会,但却忽视了有可能给强者或智者钻空子的可能,这就是有漏洞的赛规惹的祸,被罚者落了个愚弄观众的罪名,似乎也有冤情,官方处罚也无可厚非,谁叫你钻了我制度的空子愚弄了官方?罚你没商量。但是话又说回来,制定制度的人也该感谢钻空子的运动员,如果没有人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你如何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比赛制度呢?从这一点出发,于洋和王晓理也是无辜的,我为自己谋利益还错了吗?说来说去,似乎谁都有冤,谁都能站住脚。怪不得李永波对此说:“请球迷及网友、观众耐心,等比赛结束我会择机把过程分析给大家听,别上坏人当,”还说:“队员不容易、教练不容易、工作人员不容易、谁都不容易,骂人的也不容易,目前最重要的是把比赛打好。谢谢大家。该负的责任我一定负。”这就叫无可奈何,这就叫奥运的烦恼,躲不过,理还乱。但不可挽回的事实是,被取消资格的运动员落了个终身的遗憾,这才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希望还是像王浩那样老老实实的打球,踏踏实实的做人,来得自在。以后如果那些运动员看见赛制有空可钻,也要思量再三考虑后果再行动,切莫冒险。毕竟辛苦准备了四年,怀揣着奥运梦想来比赛,就这样被一闷棍子打个半死太可惜了,简直是个悲剧,是个令人扼腕痛惜又长时间挥之不去的噩梦!羽毛球事件给人们的教训应该是——任何人都不能超越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的比赛原则,反之就不能体现奥运“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来。
要说中国女子53公斤级举重运动员周俊,在比赛中三次抓举全部失败,零成绩而告终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尤其是在中国女子举重队发生。无限遗憾的同时,引来了众多的猜测,有的说她顶替了高手凭面子进了奥运会阵容,有的说领导牺牲成绩只照顾地方名额的后果,有的说周俊在伦敦受到了歧视住在了客厅等等。不管有多少种版本的说法,是否事实,暂且不提。单说,作为运动员,既然参加了奥运会,谁不想出成绩拿金牌,但是金牌在每一项上只有一个,比好了是英雄,比不好是狗熊倒也认了,还要受这么多的无端猜测,对周俊公平吗?搁谁谁能受得了?即使周俊是以好充次来参赛的,也不能全是周俊的错,即使是她错了,也是“被错的”。试问,谁不想参与奥运?不是说参赛比成绩更重要吗?既然叫我参赛,说明我比较而言是强者,即使我从某一方面比某运动员差些,但是我在另一方面可能又比她强一些,你能说我无资格?我难道有了机会去伦敦,却没出息的不敢去才是正确的?我若当初谦虚的说我水平不行拒绝参赛,那肯定会被人笑掉大牙的。对周俊的非议,是因为中国女子举重队是世界强队,试想,在一个强大的集体里得了亚军都感到有压力,况且你个零成绩来着?我猜测,事后周俊肯定后悔过自己为啥要来伦敦,就像李娜今早作客张斌主持的“奥运风云会”节目时说的:我曾经有一度都后悔我法网拿了个冠军。如果不拿这个冠军,我平静的生活也不会打乱,给我也不会引来那么多非议和误解。相信周俊若果看了李娜的这个访谈节目,一定会释怀的。因为李娜真情告白:自己只知道傻傻的打球,才坚持下来,还要坚持下去。周俊的奥运故事告诉我们——别理会别人怎么说,走自己的路问心无愧心自坦然。
这些奥运悲情故事,是悲情主人公的财富还是灾祸?那就看你如何对待了,你若把它看做包袱背起来,那就是你的不幸或是灾祸了,也是中国体育的不幸和灾祸,你若果像网球明星李娜那样立排非议和误解,只知道傻傻的打球,就好了。那么,这些悲情故事也就变成了财富,丰富你的阅历,增厚你的底蕴,营造你的人脉,给你带来成绩,那就离你奥运圆梦的时候不远了,即使你因正常竞争优胜劣汰退役了,也无有遗憾,反正曾经努力过,尽力过,经历过。反正我享受了体育拼搏的过程,还有什么结果不能接受?体育是如此,人生也亦然。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杂文)作秀愚弄了真实
- 下一篇:(杂文)只为刘翔唱赞歌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