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蕴五色成绚丽——吴三大书法精神境界和追求
吴三大,原名吴培基,号长安憨人。陕西西安人,国家一级美术师,1933年出生于古都西安一个书香名门之家。自幼天资聪颖,酷好书画。少承家学,诗文颇具才气,多为师长见爱。稍长即从师王正基、苗子健攻习书画,初露头角。继与国画艺术大师赵望云、石鲁等名家交往甚密,笔墨大进。自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投笔从戎,从事文艺工作,随解放军抗美援朝。回国后长期活跃在话剧舞台。坎坷多变的生活铸就了他阅历丰富、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和机敏乐观的个性。
吴三大先生是全国书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也是当代书法界不能不提到的重量级大家之一。还是在许多年之前,吴三大这个名字就像古人形容的那样“如雷贯耳”,当然,除过至今仍然赫然在目的咸阳国际机场、火车站前厅顶上如磐石横空远望近看皆稳当而又筋力毕露且将秦人精神淋漓尽致表现出来的“西安”两个大字之外,还不断耳闻他创作书法作品时产生的逸闻轶事,更加给他增添了许多神秘而动人的色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间就像发射出去的利箭一样端直向前不肯停留,如今的吴三大先生如何呢?
前不久,记者采访吴先生,他仍然精神矍铄健旺,侃侃而谈,谈秦腔,谈秦文化,谈书法——不敢相信,这位名震遐迩的大家居然年近八秩——依然才思敏捷,充满了活力,张扬着一种老辣的艺术气场……
他对书法精神境界和艺术终极追求
仔细探究吴三大先生的书法作品,努力思考一个问题:他的书法精神境界和艺术终极追求是什么呢?不可讳言,在当代大众文化崛起和五光十色的繁荣语境中,精神的疏离和文化的边缘化,使得书坛呈现出技法层面的丰富多彩,但同时也显出文化深度的苍白乏力。当代书法市场化的燥热并非使书法艺术上升到文化自觉和文化复兴的高度——文化需要沉淀,需要培育。这种积淀和培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通过几代人,甚至是十几代人共同的努力才能形成的。一件好的作品,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文化底蕴,这就需要艺术家不仅懂得书法技巧,更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以及深厚的文化根基。这种文化根基不是靠笔墨能够培养出来的,是艺术家长期积累的不可逾越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修炼过程。今天我们感叹某些书法展览和书法作品太肤浅,其实就是由于这些书法家缺少文化的积淀。在这种处境下,对“文化产业化”的盲从,对商品化的屈从,使时风下的书法创作脱离了精神创作的本体,某些书法家未能坚守艺术的纯粹性,使书法正走向文化的反面——而吴三大先生之所以持续了六十多年旺盛的书法艺术创造力,并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以及在书法艺术市场里保持着不断升涨的价位,这就说明了上述的道理——也正是通过这些书法艺术必备的文化内涵的培育和坚决疏离低俗,不小气、不霸气、容人所难容,发人所未发,他的作品就具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奇宕之气。厚与淡、巧与拙、实与虚、疾与徐、浓与淡、轻与重、疏与密,都成为他随意点染、尽情挥洒的工具。他深知,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前后相随的辩证法无处不在。在动态中变换,在行进中增减,乃至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实有无穷快乐!在此基础上,他深刻理解“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的古训。他的书法崇尚自然,处处流露出大气、豪气、英雄之气,以及由此变化而来的静气、逸气、恬淡之气。观其书,悟其人,读者得到的不仅是书法美感,还有人生的启发,这正是臻于妙境的书法艺术带给人们的高度享受。他始终昂扬着自己鲜明的书法艺术个性,鲜明着书法艺术必须体现出时代特征,必须具有一种先进文化内质的特征,才使吴三大先生的书法艺术就像一棵屹立于三秦大地的大树,长青不老郁郁葱葱!
他属于中国真正的书法艺术家
事实上,我们不能用书法在现实社会中的普及程度和追捧热度来衡量当代书法的发展高度和评价当代书法的实际水准,更不能简单地把能用毛笔在宣纸上抄写唐诗宋词甚至只会用毛笔写汉字就被誉为书法家——就像如今的文学艺术一样,只要认识几个汉字,就敢轻易落笔“创作”长篇小说,而这些所谓的长篇小说,既不能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也不能帮助人们认识当下的社会境遇,更不能提高社会整个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而是编织出一些离奇古怪的违背生活常理的故事,再加上低级下流的性描写,一部所谓的长篇小说就出笼了,有的甚至还莫名其妙地获得了“叫好”声,得到了一些人的“捧场”,这不能不说这种现象是一种艺术的“病态”,也是和我们核心价值体系格格不入的“文化垃圾”,不,还不能把“文化”这个定语轻易下定,只能是“纸张垃圾”而已!话说回来,纵观书法史,经典的产生有赖于个别的精英人才,即所谓大师的产生,其中挟裹着大量的淤沙。在古代,书法家往往被分作两类。一类是复制型工匠式的写字者,他们的身份和其他诸如剃头、引车卖浆之流、方士等具有特殊技能的人一样,地位不高,处于社会的中下层,从事的大多是应付场面、抄书写卷等技艺性书写,和其他普通商品一样流通,成为寻常百姓家装饰家居或一般庙宇、佛寺举办法事的用品,其实用性代替了艺术性,这些人称为“写字匠”或“抄书匠”;另一类是文人书家,他们本身是诗人、学者或晋身仕途的举子,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学养,在其书法中,往往书中有诗,在其诗中,则诗中有书,是典型的文人字,比如王羲之、苏东坡、黄庭坚等,其艺术性胜于实用性。由于书法多是社会上层人士所欣赏,故工匠字流传下来的极少,而我们今天见到的绝大部分经典书法,多为文人书法。这是因为文人字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书家所展现的一种形而上的精神世界,是人们企求的一种境界,因而受到历代文人墨客和收藏家的追捧。历史上大凡高超的书法家大都一半是文人一半是匠人。他们既有文人的妙悟又有匠人的巧手,妙悟来自文人的修养和灵性,巧手来自对书写的追摩和苦练,而要想成为成功的书法家则缺一不可——吴三大先生属于后一种真正的书法艺术家。他在回答记者的提问中涉及到书法与戏曲、书法于文学、书法与武术、书法与宗教、书法与心性等的关系问题——他都阐释得淋漓尽致。他言道:戏曲对书法艺术影响——吴三大先生是非常爱好秦腔的,他曾经长期在戏曲艺术部门工作,甚至还登台演出过,他对秦腔情有独钟、属于铁杆粉丝——可以肯定地说,秦腔对吴三大的书法艺术确实是有很大的影响的:秦腔粗犷悲凉而充满了历史沧桑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和精神内涵,而他恰恰正好把握了这一艺术特质,并把这一艺术特质自觉不自觉地“迁移”在自己的书法艺术创作上,因而,吴三大先生的书法作品,笔墨粗野处如黄河咆哮直决龙门卷起千堆雪,细微处恰似华岳孤峰入云隐约天际,忽然太白压顶万石具发天崩地裂,须臾渭河西来春水静谧浩浩渺渺——而更重要的是:笔墨里既有经典书法神韵,又有自家体悟独出心裁的创新,把陕西大地的地域文化尽力纳入墨色化作深厚的精神力量,成为陕西精神陕西文化的显著标识——要说吴三大书法艺术的精神境界和艺术追求,当在此处,别无他求!
他在文化这座大山跋涉道路上付出极大的努力和心血,足以使人敬重不已 书法的价值绝不应以表现形式和时尚风标的不同论高下,而主要取决于对人的智能的开启,精神世界的涵养、人生境界的塑造,以及对现实生活和生存目标的终极关怀。反观我们今天的书法,很多作品其实并没有被赋予像古代文人书法那样的文化内涵,有的甚至还远不及古代的工匠字。一些被文人学者视为文化垃圾的书法本不应该为社会所接受至少不能被主流的文化阶层所接受。但实际上正好相反,这类文化缺失的书法在一定领域、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大行其道,收到市场的追捧。当今长安城书法家多如牛毛,成吴先生者稀如牛角,吴先生的文化功底厚重了得,精通诗赋,推崇古典,沐浴着唐诗宋词甘露,接着远方的风,胸纳天际间的云,加之他的天生的性灵通彻——一个气象万千书法大家就这样凝结而成。今天书法乱象丛生和书法家的贬值,就是有太多不是真正书家的人混迹于书坛。高下不分,真伪不辨,黄钟哑音,瓦釜雷鸣——形成了文化内涵的平庸,思想品位的零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悲的现象!纵观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这些书法最终是会被历史无情地淘汰抛弃。优秀的书法所给予人类的不是单纯的审美和娱乐,也不是转瞬即逝的感官刺激,而是生命的信息、生存的意义,是心灵世界里实现精神的丰富和升华——记得曾经担任过《人民文学》副主编的崔道怡说过大致意思是这样的话,他说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读一读《红楼梦》,为什么呢,是因为大量平庸而又自以为是的稿子影响了自己的审美感觉,就要适时读读《红楼梦》重新唤醒纯正的艺术评判能力——这和吴先生倡导重温尊重经典是异曲同工。同理,在书法艺术上也是这样,具有经典品味的书法少之又少,而要达到这一地步,那是须要艰苦的艺术跋涉过程的,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唾手可得,吴三大先生至少在文化这座大山跋涉道路上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心血,仅此,就足以使人敬重不已。
——而今具备吴三大先生对书法艺术献身精神和自觉的把书法艺术创作和着眼于人的审美力和文化素质提高的人不多了,“多乎哉?不多也!”——确实是不多了!——不是一些所谓的书法家都能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没有承担起成教化、助人伦的书法功能,也没有有意识地去引导受众走向美的境界而逐步登堂入室,而是一味地去迎合受众,甚至迎合一些低俗的藏家,距离书法之于文化人“抒情达意”、“取会风骚”的文脉越来越远,已经不是为书法而艺术,而是为市场俗规而艺术,一些书法家思考的是如何进入交换体系、如何赢得市场份额、如何获得货币价值,所有的跻身参展、揽衔挂职、钻营名位都是为了商品化的明码标价,而并非考虑怎样使自己的书法更富有内涵,更有艺术价值。这是世风使然,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在培育文化方面的缺失。
书到深处见文化,书到极致靠修养——吴三大先生的书法艺术成就缟素我们一个道理:书写的技巧可以通过日久天长的磨练而臻于无穷境界,而文化的攫取、积蓄、心灵的丰富程度是深不见底无穷无尽的——历史上真正的书法家都是淡泊名利、能耐得住寂寞的,他们把书法作为心灵的慰藉和心灵的创造,采取的艺术态度是踏踏实实坐下来,认真读书,潜心书写,或者从古人的法帖中寻找灵感,在前人的行迹中寻找文化,在不断的历练中渐臻化境,然后,再寻找自己在书法艺术上的突破点、创新点,从而成就自己的艺术事业!不问收获,只管耕耘,在传统中不断吮吸艺术的营养,化为书法创作的强大艺术资源——吴三大先生更是如此,只有志存高远必能取得始所未料的成绩,这就是艺术的辩证法!
吴三大先生的书法实践成功了,他的书法作品先后被多家新闻媒体传播,在西安、河南、徐州及台湾和香港等地举办个人书展;应邀出访日本、英国、法国和美国等地并举办个人书展,所到之处,备受赞誉——由于对繁荣我国书画艺术界的特殊功绩,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等荣誉称号。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评委会委员,现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书画培训学院院长,陕西省文史馆馆员,陕西省政协委员——有人这样评价吴三大先生:“乃长安奇才,人中精英。披褐怀玉、胸襟远大,数十年特立独行却也亲和大众、节操高古、潜心为艺”——在当代中国书坛,“是不可多得的独具创造精神的重量级人物”——墨色五蕴成绚丽。正因为吴三大先生不但注重努力致力于古典书法艺术的继承又博学多览,而且善于把地域文化吸纳书法艺术创作之中,形成了独树一格具有独特个性的书法艺术风格,成为我国当代书法史上卓然一大家!(记者 张立)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黄峪寺: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处
- 下一篇:魏鸿源编著的《大秦岭》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