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锦世 以澄明心性作为绘画本源
1971年生于山东即墨,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现任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青联常委,陕西省书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书画作品曾获全国第八届 “群星奖”优秀作品奖;入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中国大陆港台三地绘画交流展等重要展览。《中国书法》04年第5期“书坛中青年”栏目及《文艺研究》07年第10期分别专题介绍。
学术论文分别发表于《书法》、《中国书法》、《文艺研究》等核心期刊,以及入选“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出版参编教材两部,个人画集一部。
宁静自持 澄明心性
樊 奎
江锦世求学南开,任教陕西师范大学。他生于山东,后久居长安,画风却一反齐鲁与秦人之豪放,文心清拔。
他身处现代都市,心怀佛性禅心,深得魏晋士人淡雅之趣,躲避应酬,专事绘佛,所绘佛像仪态娴静,得者珍若拱璧。
他画的是心中所向,没有具体特指,笔下高僧无嶙峋之姿,亦无贫苦之相,年轻俊美,雍容富态。人物面部以近乎工笔刻画般细致精微,眼神内敛,宁静自持,谦恭中透出智慧;大写意的衣着,线墨相融,发挥水墨写意的技法特点,墨色滋润,乃生机趣;画面背景空灵,禅机重重,美在意象。他以文人笔墨为宗,将工细与粗放相结合,实虚并举中,隐含着整体的写意精神。
苏轼说,巧者以意绘画。在江锦世的画意里,我们所感悟到的,是他想要表达的“静”。
身陷都市竞争,谁能静若处子?江锦世追求的“静”,并非完全脱离世俗和辛劳,而是在世事纷乱间,不似愤青般抱怨,以平常之心静观,保持精神淡定。这才是真正意义的“静”。艺术生于寂寞而死于浮华,“静”便是江锦世的情感皈依和人文理想。
时潮涌动,画坛标新骛奇,江锦世秉承士人之风,以澄明心性作为绘画本源,慰劳身心。驻足其画,清净之心油然而生。
淡然独处 一心治学
王 江
我生性不善交友,锦世是我仅有的好友之一。
锦世老家在山东即墨农村。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农村经济依然落后,农村孩子最大的梦想莫过于尽快“跳农门”,走出贫困。锦世凭着聪明好学和与生俱来的艺术天份,在初中毕业时就实现了“跳农门”的艰难历程,中专毕业后有了令乡里人羡慕的“铁饭碗”。然而酷爱艺术的他仍不甘寂寞,四年后又开始了新的命运挑战,毅然辞去工作,破釜沉舟般地报考了高等艺术院校。那年,他如愿考入天津南开大学。
毕业后,他来到古城西安,任教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锦世为人,诚恳谦和,与人为善,每有朋友聚会,谈古论今,虽鲜有豪言壮语,却博学多识,为人称道,谈及圈内人士,亦多崇敬之态,绝无狂傲之语。锦世从艺,一丝不苟。在南开大学,师从范曾、杜滋龄等方家大腕,深谙艺术精要,为其人物、山水画创作打下坚实基础。从教后,课之暇余,笔耕不辍,可堪为人师表。每临寒暑假期,皆坚持外出实地写生,师法自然,得其灵感。其作山水,细腻处尽显灵秀,灵秀间可见苍莽;所绘人物,线条流畅,墨韵纷呈,形神兼备,观之,令人拍案叫绝。丹青之余,必修书法,遍临诸帖,行书习二王,又得米芾精髓,复又自何绍基处探得古韵。清幽古雅,独绝一时;后又临习汉隶,于《礼器碑》、《张迁碑》取法,于清秀中见苍劲,淡逸中见古拙,个性鲜明,别具风味。锦世喜好金石古玩,每有闲暇,则遍游西安各大古玩巷陌,凡见古物,皆仔细琢磨,疑窦之处皆向行家里手请教,继而宁可饭不吃,觉不睡,都要查资料弄个明白。如此日积月累,已是圈内行家。
锦世身上,有积极向上之劲,平日虽总见温和之态,实脚踏实地,稳步前行,虽看似无计划目的,实厚积薄发之状态。在当今万众皆浮躁的风气之下,锦世淡然独处,不为名利,一心治学,长此以往,岂非急功近利者所能及!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