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不羁之书家张新生
在长安这半亩田地上,多文化人。街头一拨拉,就是一堆儿。文化人中搞书画的不算少,书画中写字的多于画画的。写字的再多,你就是再绕,也绕不过一个人。
花白了多半的头发,时常被一毡帽盖着,对襟黑布衫,布鞋,休闲绸裤,刮得不干净的胡子,略黑的肤色,不大却有神气的眼睛,时常脖子围着一条围巾,若二三十年代的工人领袖,朴素而显风骨。
这个人就是张新生。
听说这个名字似乎很早了,见第一面也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那是友人带我去的,在长安新华街的一所楼房里,只觉得楼梯阴暗,房子很小,见了面,我同友人一同叫了声张老师,有些怯怯的。他微笑着点点头,便展示了他的一副作品。
大风起兮云飞扬,几个字映入眼时,便有些震撼。那种如云在天上飞,如雪在空里飘的感觉很是强烈。仿佛看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那种悲壮的感觉。
从此,我就记住了张新生这个名字,也一直没忘那副作品。
只是他仍不认识我。
十余年过去了,我和新生先生终于熟识起来。
先生平易,不以大家而自居,对来人俱热情待之。只要你涉及一个话题,他都能滔滔顺着有一番大论,和你海天信口,不遮不拦。
仔细品之,新生先生身上有几处奇特之处。
一奇,酒后写字。
很多人知道,张新生写字,要喝几口酒的。他说,喝酒犹如运动员喝了兴奋剂,精神放松,达到忘我自由之状态,这样发挥的更好,很自如。特别是草书,要写出万马奔腾后的尘土飞扬之势。
当然,这是他曾经一段时间的状态,如今廉颇虽老,酒是很少沾了,但这种写字前的放松状态已悠然胸中,游刃有余。
二奇,他有一枚闲章,叫做“我是谁”。是呀,我是谁,谁是我,我就是我。天下之大,唯吾一人,无它无识,无受想行识,才能进入创作佳境。随后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读他的狂草,犹如一声秦腔吼,地动山又摇,又有我自横刀向天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之感觉。满纸鹤唳,满纸风声,气势迫人。柔肠处,又有千媚百红,细雨无声。
三奇,高谈处,总有阔论。久之便形成了他的书论书观。虽然说得凌乱,东一段西一段,但你每一次总感觉出他都有新的见解,往往独特。
我觉得书法家不应具备一种模式,不要像上下班一样固定模式,应该具有一种烂漫自由状态,这种自主状态是对自己思想的释放。
-----新生语一
书法要像绘画一样烂漫,就不会空,不会呆板,绘画可以丰富书法的用笔。
-----新生语二
一成不变,死守成法,不知自然之变的人,肯定不能获得艺术的自由。
-----新生语三
书法首先技法要过关,其次是思想,真正做到“舍得”,“放下’,心静下来,静则益智。
------新生语四
新生先生草书行书堪称佳品,然而小札尤甚,吾独爱之。他说小札乃古人日常记事的一种形式,状态自由,无所顾忌,因而随心所欲,表现得也淋漓。
近年来作品更加老辣,自成立长安书学院以来,他一方面自己耕耘不辍之外,还积极倡导书法理论研究,2010年5月长安书学院在祥峪成功举办了“当代书法表现与创新”的论坛研讨活动。2012年又在积极筹备第二届书法论坛,即将在南山庭院举行。同时发现新人,积极培养,每月将成员作品进行交流学习。
感动他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由得对他的渊学加以探究起来。
先生生于终南山下之王莽稻地江村,深受这里灵韵山水之启迪,自幼受家学熏染,尤其祖父,留下了大量的字画,这些都成为他历练的重要的源泉。
七十年代,随西安美院教授陈忠志先生习国画,陈老师慧眼,觉得他在书法上更有天赋,鼓励他研习书法,对绘画也有帮助。后又随陈之中老师,陈老师国画了得,书法更甚。他说书法乃绘画之基础。在宁夏工作期间,又随胡介文胡公石学习书法,二胡多草书,特别是胡公石的草书行云流水,率真淳朴。高妙之处让他此后多年来深受影响,屡屡回味,受益良多。
后来回到长安,曾得高乐山先生指导,因而技艺精进,在诸多全国书展中频频获得大奖,一时成为长安这片书法土地上一颗耀眼的星座。
文以载道,其踪何求?执本索源,贵究其质。勤以思考,恒以抚笔。黑夜过去,一旦晨曦。道在自然,笔不离法。涤除俗念,垂死挣扎。革面洗心,悟取大法。殊以大道,新生一家。
这是他的自白,也是他奋斗不息的心声。
不循古法,不受羁绊,以不羁之心行走在艺术的路上。也让读他的人徜徉在他不羁的书法作品中,乐哉悠哉!
至今才知道他字翕。斋名抚琴斋,号樊川耕夫。
看来,还有我许多不知的地方,需要慢慢品读。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讲稿)大型文学书画摄影音乐采风讲话稿
- 下一篇:(散文)醉在樊川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