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青年文学创作在路上
带着光荣与梦想 扛起西安文学大旗
曾经,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一批优秀的作家;曾经,他们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却已扛起了西安文学这面大旗,成为我市文学创作的骨干力量。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青年作家已成为中年作家,却依然在扛着西安文学的大旗。已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西安青年作家何时才能真正挑起西安文学的大梁?怀揣着文学的梦想,昨日,71位西安青年作家代表济济一堂,交流切磋,为西安文学的明天努力着,思考着……
青年作家队伍潜力无限
市作协秘书长何群仓告诉记者,目前,我市青年文学创作队伍庞大,其中市作协45岁以下的青年作家有140人,此次参加青创会的代表共有71位,是他们中成绩较为突出的。整体说来,他们年龄偏轻,学历偏高,发表作品数量巨大;他们思想活跃,工作经历丰富,文笔之流畅甚至超过了前代。何群仓告诉记者:“严格说起来,青年作家应该是指40岁以下的作家,但我市很多作家虽然年龄超过了40岁,可是从事文学创作时间较短,但成绩较为显著,所以这次遴选参会代表时把年龄适当放宽在45岁以下。”
当前,我市青年作家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诗歌、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其中杜爱民、刘亚丽、邢德超、贾利民是诗歌创作的代表人物;杨莹、刘牧之、齐杨萍、袁国艳是散文创作的代表人物;唐卡、周蠧璞是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黎绒、常晓军是报告文学创作的代表人物。此外,国稳社的文学评论,李倩、张含创作的剧本以及陈仓、张三民的杂文也都产生了广泛影响。
缺乏扛鼎人物是隐忧
虽然我市文学创作队伍庞大,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我市这批青年作家中缺乏扛鼎人物。二十多年前我市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是贾平凹、叶广芩等,而现在依然是这批老作家,虽然青年作家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屡有建树,可是当“70后”作家集体登上中国文坛时,我们遗憾地发现,其中少了西安作家的身影。何群仓说:“这也是此次召开西安市青创会的目的所在,老一代作家年龄偏大,即将退休,但是后继乏人,这不能不说是我市文学创作的一个隐忧。青年作家的文学目标偏低,理论不深,缺乏有分量的作品,虽然有潜力,但是没有发挥出来。”
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雷涛也告诉记者:“缺乏扛鼎人物,这不仅是西安文学的隐忧,也是整个陕西文学的隐忧。但我不认为陕西文学存在断代问题,究竟如何划分‘代’,这没有严格的界定。何况文学创作是需要规律的,也许一部伟大的作品问世需要20年乃至更久的时间。所以对整个陕西,整个西安的青年作家创作队伍,我有强烈的期许。”
由乡土文学走向关注都市生活
众所周知,陕西、西安本土作家都有浓重的乡土情结,他们植根于黄土地,与农民的天然血缘关系让他们的作品都充满了厚重感与使命感。但西安的青年作家们渐渐把目光转移到城市中来,他们关注自我,关注都市生活。其中,“70后”作家周蠧璞就是一位代表人物,近年来她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先后推出了4部长篇小说,依次为《人丁》《夏日残梦》《我的黑夜比白天多》和《疑似爱情》,被评论家誉为西部实力派青年女作家的新锐代表之一。而女作家唐卡也是其中一位,她把目光投向了都市男女,关注人性,关注人的内心世界,笔触细腻,文字优雅。也许,她们两人的创作代表了西安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网络促进我市文学发展
去年3月,在市作协的指导和帮助下,一个名为“接触”的文学网站正式开通,与其他文学网站不同的是,这是一个由三位“70后”创办的民间网站,主要关注陕西“70后”文学爱好者,为他们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该网站的开通,标志着网络已成为促进我市文学发展的重要平台,网络文学正式“登堂入室”。有评论认为,该网站对于把我省“70后”作家推向全国,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除此以外,我市还有一批青年作家通过网络走红。谭易就是其中一位,他在互联网上连载其长篇小说《红纸伞》,点击率过千万,随后推出纸质图书,并几度再版。其新作《龙凤驹》在云南卖出不菲价格后,又推出40集电视剧本《亲亲百合》。
从起步到走向辉煌,西安青年作家站在贾平凹、叶广芩这些文学大家、前辈的肩膀上,保持旺盛的创作力,推出大部头的作品,这是他们崇高远大的梦想。怀揣着文学的梦想,肩负着延续西安文学辉煌的责任,在人们热切目光的关注下,西安青年文学创作———在路上。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潏河古石桥亟待保护
- 下一篇:郭杜百余贫困户住新房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