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钟山石窟: 世界罕见的“第二敦煌”
钟山石窟
钟山石窟,又名普济院,石宫寺,位于陕北子长县西 15公里 处的钟山南麓, 1988年1月13日 ,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内外开放。绝对保护范围 19250平方米 。一般保护范围 44000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 80公顷 。1980年以来,国家多次对钟山石窟进行整修,现已初步建成公园式的古文化旅游风景区。现在,石窟已被列为延安市重点旅游产业开发项目,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逐年增多。
钟山石窟
钟山石窟始建于东晋太和年(公元366年)。历经汉、唐、元、明、清的历史沉举。地上地下的文物遗存十分丰富。石窟规模宏伟,气势壮观。万余尊石雕造像造型逼真、体态丰满、千姿百态、形象各异、栩栩如生c排列紧凑、协调有致、场面富丽、奇伟生动、工艺精细、活灵活现。泥金彩绘、保留千年,经久不衰。不愧为:“神工鬼斧,巧夺天工”。均属国家一级文物。保留完好的碑、碣题记,不仅为我们研究考证钟山石窟提供了佐证,同时又是书法佳作。还有,保存完整的惠善法师浮图塔,松岩法师浮图塔、塔林、砖塔、石牌坊,萧寺宫等,均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对于子长县钟山石窟,专家结论是:“中国最早石窟群”、“全世界罕见的石窟,艺术价值敢与西方的维纳斯相媲美,第二个敦煌”。
钟山石窟背山环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方便。绿树成荫,松柏茂密,四季常青,四季有花,万紫千红,风景迷人。 钟山石窟,又名“普济院”、“普济寺”、“石宫寺”、“万佛岩”。始建于西晋太和年间(336—370年),其历史比中国的四大石窟还早,是中国最早、世界罕见的石窟群,其艺术价值可与西方美神维纳斯相媲美,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第二敦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区包括钟山石窟、萧寺宫、石窟寺砖塔、惠善大和尚浮图塔、松岩大禅师浮图塔五部分,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现已挖掘出的石窟内石佛像数以万计,且都是连石雕刻,其手法细腻、形态生动、鬼斧神工,堪称国宝。
钟山石窟
钟山石窟
钟山石窟内还保留完好的数十通碑、碣题记,既是书法佳作,也为研究考证钟山提供了佐证。同时,钟山石窟现存的山门、牌坊、萧寺宫、七级密檐式砖塔、惠善法师浮图塔,松岩法师浮图塔,以及塔林、地宫、石崖墓群、禅室、禅院等,也都有很高的艺术和科学考察价值。可以说,钟山石窟是人们研究千余年来历朝历代宗教史、民俗风情、彩绘工艺、衣着装饰与雕刻艺术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史料。
石窟正门两侧墙壁上,分别雕刻的16尊罗汉造像,有的面慈心善,有的凶神恶煞,有的闭目诵经,有的含睇若笑,有的宁思沉睡,个性鲜明,气韵生动。罗汉造像的上方,雕满了数层千余尊佛像,喜怒哀乐,各不相同,姿势各异。这一尊尊造像,既简洁明快,遒劲有力,又雕刻精美,造型逼真,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艺术大师们的造像,突破了天界神的藩篱,而成为生活中美的典型。口含情,目传神,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成为不可多得的稀世佳作。透过这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人们仿佛看到在昏暗的油灯下,世世代代艺术大师用心血和汗水,青春和生命,雕刻着膜拜的偶像,寄托着美好的理想,也为后人留下这巧夺天工的惊世之作。
钟山石窟
钟山石窟
钟山石窟
钟山石窟
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又在主窟的外壁上,精雕了道教老子及关帝的造像。清代儒教盛行,又将孔子的造像补雕其上,历史上称为“三教圣人”,这三教圣人的“大聚会”,形成了钟山石窟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从而使这一珍贵的艺术宝库更加丰富多彩。钟山石窟主窟内大小万余尊石雕造像,全部妆彩,尤以主像群最精,均以泥金彩绘,流光溢彩,金碧辉煌,闪射着千年不衰的缤纷,确实令人称奇叫绝。千年雕凿不辍,佛像流光溢彩,佛、道、儒三教合一,这些使得钟山石窟具有了不可替代的特性,亦奠定了它陕北石刻艺术“明珠”的重要地位。
钟山石窟自开凿后,金、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之举。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级人民政府曾投巨资予以全面维修、加固。1986年12月,成立子长县钟山石窟文物管理所,承担保护管理任务。 1988年1月13日 ,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钟山石窟保留完好的五处石窟(其余的因地理位置低、被泥沙埋没)中,最完整的是三号窟,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人称为“万佛岩”。石窟艺术起自西晋,盛行数百年,至宋代已始衰落。而钟山到宋代却更为兴盛,它不但继承了唐代雕刻丰满圆润的写实风格,而且在造型上更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是中国雕刻艺术的一大飞跃,成为中国北宋石雕艺术的代表作。
作为与敦惶对应的丝绸之路北线上的重要石窟群,随着尚未开掘的一些石窟的清理与考古的深入,钟山石窟可能还会带更大的惊喜。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