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社区帮找回遗失物品 八旬老人…
    • 政协长安区文化艺术界委员工…
    • 普法宣传进社区 让法律服务与…
    • 西安市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宣讲…
    • 双节氛围渐浓 社区活动传递节…
    • 理性看待“长安中考并轨”传…
    • 长安区中招与城六区并轨?趋…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卢剑利>>正文内容

    (杂记)城隍庙:城市“守护神”,百姓祈福地

    作者:传媒利剑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6日 点击数:

       

     

     

       

       

     

     

    位于西安西大街的城隍庙牌楼  

         

    中国民间的每一位神明几乎都有其发生、发展史,其中有的由晦而显、由小而大,有的则变异、中衰。城隍神也是如此。其实最初的“城隍”不是神,而是指城郊外面的护城壕。“城隍”最早的含义是由“水庸”衍化而来的。《礼记·郊特牲》有载:“天子大蜡八,祭坊与水庸。”郑玄注:“水庸,沟也。”古代人最早信奉的护城沟渠神是“水庸神”,以后逐渐演变为城郊的守护神,即城隍神。  

    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239年就有了城隍庙。后来,城隍庙逐渐遍布全国各地。城隍虽属道教之神,但历代帝王却多重视他的作用,屡次予以加封。后唐末帝李从珂封之为王;元文宗又封及城隍夫人。   

    城隍本来是没有姓名的,自宋代后,城隍便被人格化了,很多殉国而死的忠烈被封为本城城隍。《宋史·苏缄传》记载:“缄殉节于邕州,交州人呼为苏城隍。”人格化的城隍多以属地名人为主,如苏州的城隍是春 申 君,杭州的城隍是文天祥,郑州城隍庙供奉的城隍爷是纪信,等等,都显示出城隍拟人化的结果。  

    城隍是城市的守护神。“城”指城郭,“隍”则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城隍神的产生和土地爷产生的背景是相同的,有了城池,要保护城池,于是就有了城隍神。城隍神的执掌最初只是守御城池,保障治安;后来,则当地的雨旱丰歉、吉凶祸福、冥间诸事,全都归他掌管,俨然玉皇大帝派驻城市的全权代表。城隍神信仰的普及始于唐宋,尤以宋代为最。宋代时,府州县城池几乎都立庙奉祀城隍,并且列入官方祀典。到元代,城隍进而成为国家的守护大神,各级城隍的封爵也高了起来。在朝野奉祀城隍形成风气的时候,道教又把他纳入了自己的体系,以他为翦恶除凶、护国安邦,旱时降雨、涝时放晴,并管领一方亡魂的神明。   

    城隍神最初的原型是《周礼》蜡祭八神之一的“水庸”神,后来则像土地、阎王爷一样,多把已故的贤良正直的名臣附会为城隍。比如会稽(今浙江绍兴)的庞玉,南宁、桂林的苏缄,杭州的周新,上海的霍光、秦裕伯、陈化成,北京的杨椒山,襄阳的萧何,等等。这些地方的城隍都是历代名臣,生前都以品行或业绩著称于世。由于这些人名声好、本事大,又有一定的地方性,威严而亲切,所以被人们奉作保佑一城一都的守护神。   

    城隍神的信仰和土地爷的信仰是同样普及的,只是土地爷多见于乡村,而城市则建城隍庙。在城隍庙里,主祀当然是城隍,此外还有其配偶城隍奶奶,另外还有其他神灵。城隍庙里大多是阴森森的,城隍的形象一般都是一副官员打扮的模样,神情严肃,远不像土地爷那样和蔼可亲。  

     

     

     

    西安市长安区城南十三省城隍庙遗址(王曲)  

        

    提起城隍庙,人们一定会想起西安西大街上那座盛名在外的“都城隍庙”。这座号称天下三大城隍庙之一的庙宇,统辖着西北数省城隍,级别地位甚高。鲜为人知的是,在长安区王曲镇的北堡寨村里,还藏着一座比“都城隍庙”年代久远许多,级别高出许多,气势宏大许多的王曲城隍庙。曾经,这座城隍庙就建在神禾原西畔的氵高水岸边,原址位于现在的西安通信学院。  

    据《长安县志·王曲城隍庙会》记载:“相传楚汉荥阳之战中,汉将纪信假扮成汉王,解救刘邦出围,致被项羽烧死。刘邦得天下后,封纪信为十三省总城隍,在长安王曲建庙立祠,每年 农历二月初八 祭祀,后遂成庙会。”汉代纪信救刘邦的故事在《史记·项羽本纪》和《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及地方相关资料上均有叙述。刘邦称帝后,厚赏、追封纪信,并赐黄袍加身,择上林苑(今王曲镇)修建大型庙堂并祭祀,每年 农历二月初八 祭祀,后遂成庙会。据传文景二帝时期,为了顺应民心、强化统治,遂将供奉的纪信封为城隍神,成为长安城的保护神。由史料记载来看,王曲城隍祭祀纪信据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比三国东吴芜湖城隍爷周瑜和城隍庙要早四百年。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王曲城隍庙就已经建了起来。至明代,它又成为一座统领着十三省城隍、地位级别最高的总城隍庙。一般是每月初一、十五、二十五日开市,百戏杂陈,摊棚林立,十分繁华热闹。而在清明节、七月半、十月一3个鬼节,城隍神还要出巡。城隍庙里的城隍像常有两尊,一尊泥塑,固定不动;一尊木雕,以供出巡。城隍出巡时,仪仗威严,队伍盛大,很是气派。俗说城隍出巡意在体察冥间之事及人的寿命祸福等,因此,民间多在此时祈祷福寿,或为死去的家人祈祷冥福。城隍出巡的队伍中除了一般的执事仪仗之外,还有诸多杂耍,所经过的路上买卖兴隆、观者如林,别具景象。  

    现在把“城隍”看作是当地的神,掌管一方事务。城隍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他的职权范围相当于人世间的县官。道教把城隍当做“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说他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保谷丰民足。  

    不论城隍是神还是人,当地百姓都认为能保一方平安,因此祭祀城隍也就成了一种传统。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评论)龙兄有虎弟,一门出了俩“书记”
    • 下一篇:(杂记)走进长安博物馆,感受千年历史文化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