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信息渠道把准市场脉搏
春节还未过完,长安区灵沼乡农民杜战吉正忙着把自己种植双孢菇的大棚由一个发展成为五个。“老杜,你是不是看近来菜价行情好,就扩大种植规模?”看着杜战吉这样“大跃进”式地发展,笔者不禁替他今年的销路捏了一把汗。“就是菜价不涨,我也要扩大规模,这是我的‘原计划’和现在的菜价关系不大。”老杜笑呵呵地说。可仅仅在一年前,老杜却没有这样的乐观心情,是什么让老杜变得如此自信?在与老杜的交谈中,他给笔者勾勒出了一个农民闯市场的“路线图”。
看市场的“脸色”
去年11月,杜战吉种植的双孢菇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产量一直都不错。但由于起步时间晚、产品没名气,老杜种的双孢菇销路和市场价格都不是很理想。更让老杜来气的是,那些收购双孢菇的商贩在别处的收购价为3元多,在他这里只给2.6元,还告诉他价格还要下跌。可老杜心里清楚零售市场的菜价,这是人家有意在砸价。明知道吃亏,也没有办法!老杜只有320平方米的种植面积,产量并不是很大,如果自己到西安去零售,费时、费力,家里还有别的活,一算账实在划不来,当时他想实在不行明年就不种了。
新平台打开新商机
就在老杜为销售环节发愁的时候,去年12月的一天,长安区农业局联合联通公司为养殖专业户开展了“电子农务”。“说是通过手机短信的办法招揽客户,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乡农经办主任说了自己的情况,并留下了联系电话。没想到当天下午就有七八个双孢菇贩子打来电话咨询。来我们这里收购产品的人数从原先两三个增加到6个,价格也从每斤2.6元涨到了3.5元。”通过手机短信这个平台,老杜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想赚钱市场信息一定要畅通”。
销售再上新台阶
尝到了市场信息的甜头,刚刚过完元旦,老杜又把自己的信息发布平台从手机短信“升级”到了互联网。在区上开办的农情信息网上发布了寻找固定收购双孢菇大客户的帖子。谁知当天,一个山东客商就打来了咨询电话,经过协商,由乡上给他提供简单的加工场地,他答应长期定点收购。
然而老杜并没有因为找到一个稳定的收购源就沾沾自喜,市场让他学“精”了。“我查了信息,今年的双孢菇产量应该不会突然加大,所以扩大了种植,虽说有了山东人的固定收购,但咱也不能守着‘一棵树吊死’。我还得去继续发布销售信息,再找一个固定收购源,这样才能把市场风险降到最低。”老杜自信地告诉笔者。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