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宜创办西安孤儿教养院之动机与经过
1920年春,我与张亚雄代表西安基督教青年会赴天津参加全国基督教第八次代表会。会后赴北京游历,由石雨琴陪同参观龙泉寺佛教孤儿院,该院规模宏大,印染工艺成绩优良。又参观千佛寺贫儿院(系基督教主办),该院规模较小,人数不多,而小孩精神活泼可爱。石雨琴因我历年在西安担任救济工作,因之介绍参观这两个救济团体。回陕后,以本省连年水旱,流离载道,逐发愿在西安办一孤儿院,收容无依儿童。但个人财力绵薄,因联络本市高增爵、郭希仁诸先生共同发起。第一次在高增爵家中开筹备会。当时尚无地址,拟在南新街购地十亩(系王仲和地皮),作为院址。需款三千元,当时唐慕汾允许捐助购地款项。我自己捐款若干印刷简章。但购地计划,因故迄未办到。适孟津生先生代表陆绍文来陕清理陆氏在西安产业(陆绍文为陆建章之子,伊父陆建章民国五年将我押于陆军监狱),由蓝辛田、阎瑞庭介绍,孟津生遂将陆绍文在西安满城所购地皮捐助二十亩,作为院址。王仲和慨捐二百元,遂用次款打围墙建筑门楼。时在1921年冬季。至1922年春季,由陕西省长刘镇华,拨东、西仓旧房材料,修建大房三座(每座五间),大厅一座,(五间)。陆续收容孤儿二十余名,于1922年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正式成立。由郭希仁任董事长,我和俞绍如分别担任正副院长,董事为高增爵、郭希仁、唐慕汾、王仲和、俞嗣如、俞绍如、石雨琴、孙奉堂、朱运生、张子宜、阎瑞庭、王翰卿等十二人。
孤儿教养院初成立时,仅收容孤儿二十余名,聘请教师一人给儿童教课,课程与一般初小相同。以后为培养儿童谋生技能,陆续购置简易生产工具,教导儿童学习手工业,例如纺织、纳鞋底子、缝纫、做栽绒。时间长了,慢慢得到社会人士的同情与援助,有的捐款,有的捐衣服和食粮。到1926年镇嵩军围城时,收容儿童已近一百余名。在此阶段,城内食粮缺乏,购买麸皮油渣给孩子们充饥,又屠宰牲口(骡马)十六头,给孩子们吃,虽生活艰难万分,在围城中还建筑房屋六间。当时各中等学校部分学生断炊,我和孙奉堂向各方募款救助。此时城内死亡枕藉,惨不忍睹。到农历十月二十四日西安解围,冯焕章先生到西安,亲到院中讲话安慰孩子们,询问围城中的情况,两次捐款四千元,维持儿童生活,并偿还围城中的欠债。
1927年春,为将来扩充业务计,要求冯焕章由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拨地一百亩,作为将来发展院务基础。但此时仍无固定收入,迭次由陕西省政府主席石敬亭、宋哲元拨款赞助。因此工作进展,人数加多,初小已增至四班,有三个孤儿郭子荣、王子森、王子真等在青年会高小上课。同年下半年即添设高小班。全年建筑教室宿舍六十间,孩子在课外排演戏剧,不断在西安演出,藉以补助经费。
孤儿教养院初成立时,只收容男孩。迨1929年,关中大旱,灾情严重。北平孝惠学社饶聘卿、唐慕汾莅陕救灾,在眉县等收容女孩百余名,交给我们教养,她们来时,可怜已极,无法形容。在陕灾严重时期朱子桥先生迭次拨款拨粮,张季鸾先生在京津给我们呼吁捐款。我虽在病中,因得到各方帮助,才能渡过难关。
1930年冬季,杨虎城先生回陕。对儿童生活,异常关怀,由陕西财政厅按月补助经费。他的母亲亦慈悲为怀,多次捐款。韩威西(韩光琦、兴平人)的母亲还捐款修建礼堂一座,嘉惠儿童,特提出以表感谢。
1931年,复设法筹款,先后购载重汽车,载运旅客,装运邮件,以所得利润,补助儿童生活。
1933年,李仪祉先生函请井崧生(井岳秀)先生捐款一千五百元,修建大房二座(共计十二间),作为儿童教室图书馆之用。仪祉先生在陕西建设厅长和水利局长任内,对我院赞助不遗余力,在精神方面,鼓励我、勉励我、使我终生不能忘记。
1933年,邵力子先生来陕,与夫人傅学文到院参观。除将补助费增加外,并捐款三千余元。在天津购制革机器一部,挑选男孩学习制革,工读并进。邵先生又为我院募集捐款,修建大房二座(共计十六间),此时我院规模粗具,深得社会人士同情。
1936年,有无名氏捐款一万元,又借款一部,在今解放路及东二路修建房屋出租。1936年重阳节,由儿童演剧,热烈庆祝,邵力子与夫人傅学文(当时傅担任我院董事)亲自来院参观指导,邵先生还帮助孤儿宋子元在上海美术大学上学(该校为徐朗西主办)。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等处难童来陕者甚多。我院与各救济单位在工作方面取得联系,竭力收容难童。当时敌机轰炸,为全体儿童安全计,遂于1939年五月迁至西安南郊新开门村,借该村庙宇作教室,给孩子们上课。一面积极筹划新址,由
兹将迁至太乙宫后工作情况简单介绍于后。
(1)大量种植蔬菜果树与风景树。每年所种蔬菜,除自用外,以廉价供应当地农民。
(2)养猪养羊。养猪是逢节日给孩子们吃的。养羊挤羊奶给有病的孩子们吃。
(3)添设诊疗室。为本院儿童和当地群众治疗疾病和洗沙眼。
(4)添设职业班。没有机会升学的孩子,让他们进职业班,半工半读。
我再谈谈关于出院孩子们结婚的情况,如果孤儿孤女在西安结婚时,我常常参加他(她)们的婚礼。有的孩子在外处结婚,把照片给我寄来,安慰我。有时候女孩子们结婚,院中给几件布衣服和一些零碎东西。
在抗战期间,多次迁移地点,文件卷宗,很多散失,无从参考。关于儿童教育工艺各方面,没有作出有系统的记载,所以我很抱歉。(张子宜遗稿)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民生百货大楼与慈善家张子宜
- 下一篇:先贤张子宜简介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