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老兵65年前为护首长与妻儿失散 现渴望团圆
河南商报记者 刘瑶阳光报实习记者张直
意外,失散,寻找,失望……
有一位老人,他17岁加入西北军,在执行完护送首长家眷的任务之后,与妻儿失散。如今,91岁高龄的他,未曾后悔过,可在60多年漫长的岁月里,也从未放弃过找回妻儿的念头。
他是西安抗战英雄王志恒,妻儿1946年在河南省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孝义镇水峪沟与他失去联系。如果您有任何关于他妻儿的线索,请拨打记者电话15037115929,帮老人终止这个可能延续一生的遗憾……
为护首长家眷,他丢了自己的妻儿
王志恒老人现居于西安市长安区,由于耳朵不太好使,无法直接接受河南商报记者的采访,阳光报实习记者张直介绍了老人的经历。
1921年农历11月22日,王志恒出生于西安,他4岁那年父亲不幸病故,17岁那年加入西北军。
抗战初期,西北军改编为17路军下属第38军,王志恒所在的部队奉命开赴抗日前线。王志恒说,1946年,38军移防河南巩县。当时风声很紧,国民党清剿还在继续,要逮捕共产党人的家眷。
“当时我在团部当副官,团长杨志新和营长张志明均系中共党员,也是被敌人监视的对象。在这非常时期,我受杨团长委托护送两位首长的家眷。我接到命令就出发,没有时间回家安顿我的妻儿。我把杨志新的家眷送到河南郑州安排好后,又把张志明的妻子儿女三人送到河南郑州北小集镇的岳丈家。”王志恒老人说。
王志恒把一切安排妥当返回驻地时,才发现部队已安全转移到敌人包剿圈以外去了。
当他寻找自己的家人时,妻儿早已不知去向。王志恒说,他妻子叫张爱贤,1922年生,是河南省巩县孝义镇水峪沟一大户人家的女儿;儿子王豫安生于1945年。
不曾后悔,只盼有生之年一家团圆
1949年5月,西安解放,王志恒回到家乡。他始终放不下失散的妻儿。
新中国成立后,老人曾经多次回到河南巩县寻找,可一无所获。回去的次数太多了,老人现在已经无法回忆起每次回去的具体年份,只记得距离现在最近的两次是1998年和2005年。
如今,王志恒老人年事已高,不能再奔波了。他说自己活了90多个年头,身体还可以,头脑也清醒,唯一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能找到失散了65年的妻儿。希望了解河南巩县孝义镇水峪沟相关情况的朋友,能帮他在最后的岁月里找到亲人。
虽然老人说自己不后悔,因为保住了首长的家眷,完成了任务,可是在回忆这一段往事时,他还是湿了眼睛。
当年的巩县如今已经是巩义市了,孝义镇也变成了孝义街道。由于年代久远,老人没有留下任何妻儿的老照片,这也给寻找增加了难度。
如果您熟悉当年的情况,掌握一些相关的线索,或者认识张爱贤(今年89岁)、王豫安(今年66岁),请您联系我们(记者电话15037115929),帮王志恒老人终止这个可能延续一生的遗憾。
/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9909 本站报道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