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关于书法的断想
我的家乡长安,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曾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京畿之地。古时诸如程邈、颜真卿等大书法家皆生于此。终日凝望的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周南山,简称南山,自古为隐逸之高士膜拜遁隐的圣地。据传楚康王时,老子在楼观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生在这样庞大人文气场,长安古风,秦岭旷韵,绝为自豪。
我出生于书香门第。爷爷古典文字和书法造诣很高,为乡里称道;父亲是画家;舅舅许巍是内地音乐人(歌星),我踏着长安后土而来,在书香墨韵中长大,然而我小时候并不喜欢这些,与书画结缘纯属偶然。
我对文字有着天生的敏感,一个个古典的文字就像我的士兵,可以信手调遣,营造出不同的文字磁场,为我所用,表现心中的意境和情景。我很喜欢自由逍遥博大无为的境界。每当进入山间,切身体味历仰望经千载、斑驳厚重的山峰,那种天人合一的博大意境,着实叫人心灵震撼。为了调剂繁重的公安工作,初涉书法。
妙悟者不在多言,初学者还从规矩。起步越迟,爱之愈切,几年来,临习书法,寒暑不辍。每观古人佳作,驻目忘返,食不知味。观前贤之书,愈觉其人之高雅,读古哲之用笔心得,常有所叹。继而手摩之,心随之,神往之,而常为不能心手相应而懊恼不已。功力尚显不济啊!后览近人、今人之书,若有所得,当即文字记之, 萃其优,弃其劣,常作批注,小有所获,则欣喜不已。书写反复练习体味,正如舅舅说的,他为了提高吉他弹奏技法,而每日只练习一个和弦音一样。还如
几年的书法训练,我觉得,书法之法,是一个从加法到减法,从乘法到除法的过程,而不是枷锁和牢笼制约思想自由的法器,先从诸法帖中入,再萃取出最精华的元素,注入自己的骨髓血液,长成自家的面貌。在书写时,我往往感觉并不自由,但我却为感到自由而书写。我认为创作过程中,还须注入自己的一腔真情,创作有价值的作品,固然需要具备才华、功力、经历、素养等诸多综合因素,但其出发点必然是真性情,虚情假意与装腔作势是绝对造不出风格,也不会和观者发生共振共鸣的。
我认为学书法关键在学眼力,眼高手但能跟得上,历览前贤佳作,打得开无边的眼界。书法即从技到艺,技的目的是为了艺,艺常新,技无穷。宇宙不是对立于人而独立存在的客体,同样,人也不是对立于宇宙而独立存在的主体。人从空寂邈冥的自然中来,又回归于空寂邈冥的自然中去。所以,优秀的书画家无处不与宇宙相感应交游,打开天眼看宇宙,天地之气、山川之灵,能使人得大宇宙观,能得大智慧,胸中藏着宇宙万物,便能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创作中进入不虑而知,不求而得的境界,人体自身的气也必然呈现在作品中。
书法形式虽为古典,但要反映我们当下的时代,抒发时代精神,剔除假、丑、恶,表现真、善、美的凝重气质,书法终极于人内心的自在与快乐,这种快乐为作者和观者所共同享有。快乐在心里,不在外界。我觉得研习书法的过程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书写时,精神自在,能使人保持良好的状态。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在经营笔墨的律动中享受到快乐。而在此过程心中,是痛并着快乐。然而,等到大功告成,那一份“如愿以偿”的快乐便成为了无上的幸福了,以上是我个人关于书法的情愫和心得,不到之处请方家指正。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辞赋)华山赋
- 下一篇:(散文)长安喜遇梅墨生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