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碑林赋
碑碣迈迈⑴,金石铿铿。大象无迹,文心雕龙⑵。
列林林之古风⑶,宕千千之玄铭⑷。文脉滉滉,青史澎澎⑸。崇唐宋之神采,临汉魏之琮峥⑹。刊仁德之宏策,弘中华之文明⑺。横直钩点,八法聚散⑻;真草隶篆,肇于自然。水火云雾之状,利戈长剑之形,歌舞战斗之势,霹雳雷霆之鸣。阳气明而千壁立;阴息注而绰姿生⑼。右军之流丽,怀素之腾奔⑽。张旭之狂野,鲁公之庄重⑾。悠邈之意,绍于物类之表;亢奥之韵,伏于杳渺之间⑿。
文接地枢,赋承天庐。锉钢杵,切金玉,勒庞石,落丹书。惊峭拔之气,徊典雅之容。笔笔苍茫,万古留名。大唐圣教,浩瀚石经⒀。昭至德以济众,阐《坟》《典》之大猷⒁.
大道归一,翰墨自娱。历沧桑以通变,览兹碑而长嗟。风云舒卷,万象指端。十体之书,写尽人生百态⒂;三品之学,糜非一日之功⒃。
呜呼!孰使今之翰墨多濡名利之躁;乃至习书之人多于田亩之劳?把素纸,挥大毫,熙熙攘攘;临孤碑,拓法帖,咂咂嘈嘈。悲哉!知与谁归?
【按语】
西安碑林位于三学街文庙旧址。因古代碑石如林而得名。在北宋元祐二年为保存唐开成年间的《十三经》而建,经历代增添,清初始称“碑林”。1991年改名西安碑林博物馆。现有7个陈列室,6个游廊和1个碑亭。是我国书法艺术的宝库。
【注释】
⑴迈迈:年老;古老。
⑵大象无迹:是说碑石上的文字所阐发的意境深旷无形。文心雕龙:中国最早的一部系统性的文学理论著作。这里代指碑林石碑上的经典铭文。
⑶林林:比喻繁多。古风:古文。
⑷宕:不受拘束。
⑸滉滉澎澎:浩大的样子。
⑹崇唐宋之神采,临汉魏之琮峥:指作者对碑林古代经典书法的仰慕之情。
⑺刊仁德之宏策:指碑石上所刻的文典石经。
⑻八法:即中国书法中所说的“永字八法”。肇于自然:出于东汉蔡邕《九势》,认为书法是艺术审美领域内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的直接统一。
⑼阴阳:书法中对立统一的关系。
⑽右军:王羲之。
⑾鲁公:颜真卿。
⑿悠邈:高旷悠远。杳冥:深远的样子。
⒀圣教:指碑刻《大唐三藏圣教序》。石经:即《开成石经》,因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而得名。共有《诗经》、《尚书》等十二部儒家经典与《孟子》合称《十三经》。
⒁《典》《坟》:即“三坟五典”,相传为古书名。猷:大谋略。
⒂十体: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等十种书体。
⒃三品:即“神品、妙品、能品”。见于张怀瓘《书断》。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歌词)布衣之爱—为旭日阳刚而作
- 下一篇:(辞赋)华山赋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