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虎(散文)千灯古镇访顾绛(顾炎武)
国人趋之若鹜的“上海世博会”赶集一样盛况空前。我因公匆匆而过,这次盛会,每天都在通报一个入园的惊人数字,仿佛接待总数超不过7000万人次,就是耻辱,只求数字不求服务质量,深度参观,拿着“护照”乱盖章成了一窝蜂。天气炎热,提前预约,排队等候,匆匆浏览,急忙赶车,这就是每个参观上海世博会普通人的生活过程。
乘闲暇去了一趟乌镇。对海宁的徐志摩故居赶起了兴趣,可惜车经过之地有12公里,失之交臂。朋友带去千灯古镇吃饭,吃饭对我无多大兴趣,关键是明朝遗老,一代宗师顾炎武生于此。我去时,上午下起了大雨,走在石板路上,慢慢寻访大师的足迹。
千灯原名“千墩”,名出吴越争霸。昆山南三十里处的高墩为第一千个墩,所以称“千墩”。这里曾有吴越争霸烽火台,建于秦始皇南巡过的胜迹-秦望山上, 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清宣统二年(1910年),易名茜墩,其来历传说有二:一谓文人雅称;一谓因墩上长满茜草之故。茜墩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人们都感到叫“茜墩”、“千墩”都有点不妥,应该用这个“灯”更好。这个“灯”字,象征着光明的使者,象征着辉煌,象征着富裕,与“金千灯”相符。“千灯”这个地名就由此而来。1966年4月,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改名千灯迄今。改名蕴含着美好的祝福,我倒没有看见什么千灯,或许晚上能看到。
千灯古镇并不大,加之雨大,秦峰塔高耸,游人不多。我打起伞转了一圈,江南小镇的风貌保持基本良好。我是北方人,不太习惯江南的烟雨和潮湿,实在比起顾炎武大师惭愧。
顾炎武(1613- 1682)汉族,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人,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尊称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我们知道他,最有名的莫过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了。《日知录》中写到:“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他一直反清复明,经世致用,耗尽一生。
“昆山城陷,死难者四万余人,顾炎武的生母何氏被清兵砍去右臂,两个弟弟遭杀害,好友吴其沆也被捕蒙难。顾炎武奉嗣母王氏避兵于常熟,王氏闻城陷,绝食十五天死节,临终时给顾炎武留下遗言:‘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良好的家庭教育,正统的儒家思想,让他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并期待着民族的复兴。他的一生波澜曲折,晚年居之陕西华阴,观天下之势,卒于山西曲沃,由嗣子顾衍生,从弟顾岩扶柩回昆山千灯故里。
为什么他要居住在华阴。除了他与“关中三李”(富平的李因笃、眉县李柏、周至李二曲)交往颇深外,还与“关中大儒”王弘撰有深层的交往和切磋。我曾看到顾炎武曾为王家写的《华阴王氏宗祠记》,强调礼教的作用和意义。在康熙年间,江南基本一统,对于复社,以及反清的之士打击很大,西北相对宽松些。他还看到了华阴的“金三角”地理位置。“凡天文、地理、兵农、水土,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他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秦人慕经学,重处士,持清议,实与他省不同。……然华阴绾毂关河之口,虽足不出户,而能见天下之人,闻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险,不过十里之遥;若志在四方,则一出关门,亦有建瓴之便。”他的一个侄儿从家里来信,认为陕西天气寒冷,土地也不肥沃,劝顾炎武回江南去。吃不惯,住不惯西北的顾炎武,为了自己的追求,晚年主要来往于陕西、山西之间,寻找出路。。1682年正月初八年迈体弱的顾炎武访友准备回归华阴时,不幸落马坠地,次日溘然长逝于山西曲沃。
他“不仕异朝”的思想伴随一生,可以说是民族英雄。康熙十七年,当时朝议以撰修《明史》,特开博学鸿词科,征举海内名士。许多江南文士都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屈膝出去做官,顾炎武的同乡叶方霭等人也联合举荐他出来,顾炎武回信严词拒绝。第二年清廷还不死心让主持编写《明史》的大学士熊赐履派了两个差人来到华阴,请顾炎武到北京做他的助手,他毫不迟疑以死自誓,“唯办刀与绳”。可以看出的民族气节!
千灯古镇的雨很大。我一直在走,顾大师的一生可以说烟雨风云。在历史的改朝换代之际,一部分人坚决抗击誓死殉节,例如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一部分人迎接新朝,顶礼膜拜,“贰臣传”里实在太多,例如洪承畴,钱谦益等;一部分人隐居山林,了却残生。失节、变节,还是顺应,我们无法统一要求一个人去选择道路,每个人选择的道路令人深思。
顾炎武给我们一面镜子,红尘的历史在江南古镇——千镇的烟雨中越发不可捉摸。
谜一样的人生,谜一样的历史。解开的密码可能就在我们的心中。
2010年9月20日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千灯古镇访顾绛(顾炎武)
- 下一篇:(诗歌)偏方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