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脱麦
在长安农村,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还普便使用小麦脱粒机(也叫打麦机),用这种机器把麦颗儿从麦穗上分离下来的过程,就叫“脱麦”。
那时候,由收割到脱粒,是一个繁长的过程,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拿不下来,是真正的“夏忙天”。收割前,得先“光场”,把堆放麦捆的大场铲光夯实,拾掇平整,“六.一”一过,便搭镰割麦,把割倒的小麦打成捆,竖在地里,割完后再用四轮拖拉机拉到场间,各家在各自固定的地方摞起来,摞成的麦垛子像大瓦房,人字顶上的麦捆统一麦穗向下,便于排雨水。等到每家都收割完毕,以家庭自愿组合,互相帮忙的“脱麦”大会战便开始了。
“脱麦”的日子,是夏忙天最忙、最累的日子。因为得天晴防天雨,所以是不分昼夜,没黑没明的干,谁都不愿意吃被雨浇过的“芽芽麦”(指出芽的麦子,出粉率低,口感差)。一台大型脱粒机“脱麦”一般需要10个人,一人解麦捆,俩人给脱粒机嘴里“喂”,俩人给口袋灌麦颗儿,一人拾掇麦糠,俩人挑麦秸,俩人摞麦秸积子,才能供住脱粒机。当然人多更好,可以换工歇息,帮忙的多是本家亲戚,邻居对门,或是连畔种地的乡党,有的人家人手不够,还得把在外打工的男劳力叫回来解围,没办法呀,谁叫脱粒机是个半自动呢!
脱麦的过程,有三大特点,即:聒、紧、脏。脱粒机噪音大,聒的人每次忙完还觉得耳朵在轰鸣;参与脱粒的十个人,都得手脚不停、有条不紊的干,不给机子“喂”会空转,多掏电费,“喂”的太多会“噎死”,得停机掏,反而浪费时间,灌口袋、挑麦秸,摞积子都得一刻不停;脱麦的过程,整个场间,尘土飞扬,麦糠乱舞,人都被浸染其中,抹的面目全非,脱粒完毕,擤鼻吐唾沫都是黑的。给自家脱粒完了,还得工换工给别人帮忙,最愗乱的就是夜间脱麦,人白天忙一天,乏的难受,曾经出现过,因打瞌睡把手塞到脱粒机里受伤的事情。整个脱麦完毕,最惬意的事就是洗个澡,美美睡上一觉!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长安农村慢慢引进了小麦联合收割机,这个集收割、脱粒、秸秆粉碎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全自动家伙,一下子把农民解放了,两个农村妇女,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过去费时费力的夏收任务,脱粒机脱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