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禾原畔埋忠骨--柳青墓
柳青墓位于长安区皇甫村,背倚神禾原,南眺终南山,西临著名的蒋介石行宫--常宁宫,俯瞰王曲Jll的美丽景致,清澈见底的滴河从前面流过。柳青逝世后,他生前的好友、曾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原王曲区委书记孟维岗接到讣告后,泪如泉涌,即刻专程赴北京参加老朋友的追悼会。遵照柳青生前的遗嘱,返回长安后,孟书记与有关领导一道,亲自为老朋友选定墓址,办理征地手续,指导工匠用水泥和机砖将墓穴建得平平整整。为了防止骨灰盒腐烂,孟书记要求预制工人做了两个水泥外套,将骨灰盒装在里面。柳青的一部分骨灰存放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一部分存放在他曾经生活过多年的神禾原畔的皇甫村,墓旁边还长眠着与柳青相濡以沫、在"文化大革命"中冤死的妻子马葳。l998年柳青逝世20周年时,长安县政府对柳青墓进行了修整,新建了围墙,竖立碑石一通。1952年3月柳青在上海参加"五反"运动。同年5月,任《中国青年报》副刊主编,遵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离开城市,来到长安县体验生活,曾任县委副书记,不久到皇甫村落户(住中宫寺),并辞去县委副书记职务,专门从事文学创作,被称为"一名写书的社员",自始至终参加了农村合作化运动。柳青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5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西安分会副主席等职。l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柳青受到残酷迫害,身染重疾,被迫离开生活多年的长安县,他的爱人也被害致死。1973年,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关怀下,柳青被接到北京接受治疗。l978年6月1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2岁。柳青逝世前,曾深情地表示:"我离不开长安这块土地,离不开长安人民,我死后把我送回长安,埋到皇甫原上",表达了对长安大地和长安人民的一片深深眷恋之情。柳青骨灰安葬那天,皇甫村上百村民自觉前来送葬,他们一锨一锨埋着土,满含热泪说:"柳书记生前同我们在一起,死了还和我们在一起,他是咱皇甫村的人啊!"人们在心里默默祈祷:"柳书记,您安息吧!我们将永远怀念您,您永远活在长安人民心中......"
柳青为了创作农村题材的作品,长期深入农村,体验生活。《创业史》有这样一个情节:梁生宝为冯友万在韭菜滩割扫帚,休息时俩人对垒下棋,梁生宝技高一筹,杀得冯友万损兵折将,片甲不留。如此细小而简单的片段,柳青在构思时,却下了相当大的功夫。1953年冬天到l954春天这段时间,柳青多次来到王曲镇街头,和一些棋界高手对阵。经过几个月的切磋琢磨,柳青的棋艺名列王曲镇街头之冠。在文学创作中,柳青始终坚持生活即文学的生命线的创作原则,在长安的14年间,柳青参加了农业合作化各阶段的实际工作,熟悉、了解农村各阶层群众的思想感情、风俗习惯,先后出版散文特写集《皇甫村三年》(1956年出版)、中篇小说《恨透铁》(1959年出版)和长篇小说《创业史》。他的长篇报告文学《王家斌》以写实的手法,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中国优秀农民的精神风貌。1959年,以王家斌为生活原型,以皇甫村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为广阔背景的长篇小说《创业史》(第1部)问世,1960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并被翻译成英、日、德、西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发行。《创业史》以一个作家独特的视觉和感受,描绘出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史诗般的巨幅画卷,准确地把握了时代脉搏,在国内引起极大轰动,在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作家柳青创作生涯的巅峰,被誉为现代农村生活的史诗。l964年《创业史》第2部初稿基本完成。"文化大革命"中,柳青一度被迫中断创作。l974年,柳青抱病返回长安,即对《铜墙铁壁》和《创业史》第1部进行了精心修改,同时出版了《创业史》第2部第l卷。当他病重垂危时,插着氧气管,只要境况稍有好转,就开始加工修改《创业史》第2部第2卷书稿,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l977年《创业史》第2卷(上)公开发表。
柳青又是忠于职守、体察民情的优秀共产党员,农民的知心朋友。在长安县工作期间,只要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关的事务,事无巨细,他都要过问,上至县上的总体规划,下到娃娃头上长疮、牲口得病怎么治疗。在农业生产中,柳青处处同老百姓打成一片,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苦乐与共。他平日的穿戴也是当时关中流行的服饰:瓜皮毡帽、中式对襟布褂、中式裤子、圆口布鞋。l960年1月,在《创业史》出版前5个月,柳青把全部稿酬l6065元的支票交给了王曲公社社长董亭芝,并表示:"群众都向集体投资,我是个社员,我也向集体投资。"当时公社用这笔钱建了王曲机械厂。1961年5月,大公社分成4个小公社,柳青又将王曲机械厂厂房捐给了王曲卫生院,使医院的医疗条件得以很大改善。柳青还经常教育自己的子女:"咱是长安皇甫村人,咱也是王曲公社社员。"
1996年6月26日,长安县在县人大会议室隆重举行了"纪念柳青诞辰80周年座谈会",会议由县委常委、原县委宣传部长成德奇主持。柳青生前好友、同事张家谋、安于密、孟维岗、董亭芝、县人大副主任张步学、薛秉奎及县文化局、长安报社的有关领导和柳青子女等近百人出席会议。开会前,与会代表到柳青墓举行了祭拜活动。会议的一个议题就是要筹建柳青创作基地。干部、群众听说这个消息后,纷纷捐款,其中新建柳青纪念馆的征地费用由长安县作协副主席、马王福利造纸厂厂长董颖夫捐赠。
1996年6月12日,陕西省作协主席陈忠实为柳青诞辰80周年题词:"柳青以生命所神圣过的文学,我们依然神圣。"l998年柳青逝世20周年之际,著名画家、原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刘文西题词:"柳青精神永存","永远学习柳青同志坚持的深入生活、与人民打成一片的党的文艺路线。"
柳青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他的作品、人品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是为此,朴素至极的柳青墓亦威为长安区一处人文景观。(王作良郭海文撰写)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蒋介石的西安行宫--常宁宫
- 下一篇:民族英雄千古功臣--杨虎城将军陵区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