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敬畏终南山
终南山即秦岭也。她坐落在我家南边不远处,打从记事起,我就从骨子里敬畏这座大山。我敬畏她甚至至今不敢叫司马迁给她起的大名--秦岭,习惯性地称她的乳名终南山。自春秋时的秦国起,这座大山因地处都城咸阳以南而称谓南山,恕我冒昧的猜想一下,古人给其前边冠一个“终”字,恐怕和她的巍峨神秘有关,人们对大山的认识过于肤浅,才误以为到此阻断了视线和路线而终止。她肃穆、葱郁、厚重、慷慨,那一条条峪谷流淌出的溪水是对关中平原莫大的眷顾。每每来到沣峪口,抬头看山,总有一种神秘莫测,悠然生出一种敬畏之心,只不过小时候畏惧的成分多些,长大了敬佩的成分多些而已。
大山的沉默使我学会了稳重,大山的浓郁使我懂得丰富,大山的丰沛使我知晓了深邃。有山就有河,感恩终南山赋予了我家北边的大河,她叫潏河,通过沣河流入渭河。我的家乡身处山水之间的关中平原,历来富庶而平安,胜似桃花源的魅力。这都源于终南山的滋养保佑。
多次光顾终南山,环境熟了,对她的认知却始终不能再进一步。我无数次的在心底发问:是什么神秘力量造就了高山?大山深处蕴含着多少秘密等待着人们去揭开?众多的动、植物和昆虫是怎样和大山和谐相处的?人类在她面前要扮演怎样的角色才算称职?……,我不敢再问下去了,我怕终南山笑话我的无知。是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就是这么渺小,尽管最近电视台播放了电视系列片《大秦岭》,使人们对这座大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我总觉得看着不太过瘾,最起码没能痛快淋漓地回答清楚我心中的这些发问。也难为了学者专家了,他们对终南山的学问实在是太有限了,这似乎不怪专家,只怪终南山太深邃莫测了,她对人的威慑减缓了对她的发掘。专家学者们只好打着擦边球的侃侃秦岭,由于没有真正的亲近这座大山,诠释大山只能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只能引经据典,却没有自己的新意。就连陕西的两位重量级文人陈忠实和高建群,也都只是感恩一座山(秦岭)和一条河(渭河)对秦人的垂青,只能庆幸自己的祖先选择了这块福地养育了自己的祖祖辈辈。不管怎么说,还是要感谢《大秦岭》这部作品的制造者们,最起码提醒人们要敬畏秦岭,要感恩秦岭,要和秦岭和谐相处。是的,不懂得这些道理就会遭到惩罚,甚至会毁灭一个朝代,可不,历史上的大唐王朝不就被自己糟践秦岭的生态资源而遭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吗?秦岭愈来愈枯竭的水资源无法滋润大唐王朝干枯的身躯,直到唐王朝大厦坍塌,从唐以后的各个朝代都纷纷建都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就是明显的见证。
我们总不能只认知到这些就满足:大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是南北水系的分水岭,造就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是13朝帝都的缔造者和见证者,长江黄河来源于大秦岭的水资源的赐予等等。希望到《大秦岭2》的播出能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不管咋说,我要感谢封山育林的政策使秦岭浓郁茂密起来,我要感谢人类终于心甘情愿的臣服于终南山的伟岸。大自然用自己的巨大忍耐力娇惯了人类,终于有一天看着人类张狂起来,对自己不屑一顾起来,才冷不丁的用自然灾害来教训人们,终于给高傲的人类教了个乖!使人类懂得了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终南山横亘东西
面对终南山,我总有一种自卑和内疚,觉得她时刻嘲笑着人类,诘问着人类:为什么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我浑身的宝藏和能量?为什么在我身上老犯低级的错误,只知索取和破坏,不知奉献和保护呢?你们人类还要经过多少次教训才能猛醒呢?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一汪鲜红的惊艳
- 下一篇:(散文)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