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茶话
快要到第二期《长安佛教》交稿的时间了,可是主编分给我的文章还没有动笔。要说茶道,我真的是个外行,从来也没有了解过这方面的知识,只是在亲近师父时,偶尔替师父泡泡茶招呼一下客人,至于其中有什么道,至今还没有参透。于是便在一个秋日的午后,一个人上了终南山。
不见山花映水红
在去净业寺的山路上,遇到给寺里长年干石头活的石匠老田,因为年长,所以人们叫他“老石头”,他在路边树丛里打石头。尽管已经是秋天了,可是爬这段山路还是会出汗的,我脱了外衣小憩在路边的石头上,静静的看了他老半天,老石头只和我打了个招呼,就自己竟自干自己的工作。我拿出照相机给他拍照,他只是干自己的活,淡淡的说了句:“浪费胶卷”。
当我起身要走时,看见路边草丛里躺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几句话:温州陈道婆,尝遍扣诸方名宿,后于长老山净和尚语下发明。有偈曰:“高坡平顶上,尽是采樵翁,人人尽怀刀斧意,不见山花映水红。”回头再看看老石头脸上那沧桑、安详、自在的神情,忽然感到他打石头的斩声响彻山谷。登山其实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目的,许多美景就在我们的驻足处,只是我们总是匆匆走过。
清净就是佛事
一大早,寺院的师父就来禅堂前出坡拔草,干完活大家围坐在本如师旁边小憩喝茶。大铜壶,用松枝烧的山泉,撮一把铁观音,用土瓷黑碗盛一碗,刚干完活,身心顿歇,畅饮一碗似乎格外清香。
师父放下茶碗给寺里的知客师讲,百丈禅师在丛林二十则里说:"山门以蓍旧为庄严,丛林以无事为兴盛"。我们要以修道为头等要事,不要把寺院搞得太热闹了。我顺便说:无事是指无是非,而不是没有事情可做,不能连佛事也不做了吧?
本如师喝道:清净就是佛事。
我默然。
碗里的茶汤依然飘着淡香。
我们好像一直以来,习惯了一种有为的思想,总在给我们所做的事找个理由,并且以此为动力去做。而对于修行的人来说,这正是导致人们产生执著痛苦的原因,因为有求,就有烦恼。修行就是要还回我们内心本自具足的清净心,时刻保持觉醒。《金刚经》上讲“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所以在修行人那里,做什么事都是佛事,心应时刻向道上会,心无所住道味长。
清清楚楚的知道
快到中午时,阳光普照群山,气清旷远,烟岚尽消,本如师在禅堂门口的廊下跏趺而坐,静静的远眺群山,面前摆着一杯刚刚泡好的清茶。须臾,对我讲,从前有一个年轻人和一个老禅师一起打坐,坐了一会,年轻人对老禅师讲:“我坐不住了”,老禅师笑着对年轻人讲:“知道坐不住,就起来走走”。
过了一会,师父见我茫然,又讲到,我们修道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应物,应该念念分明,保持内心的清净明了,要时时刻刻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至于散乱昏沉,时时抱一颗平常心,随缘生活,随遇而安,随缘度众,将身心放置于闲淡处。世尊说:观痛是苦。既然痛就叫出来。既然苦就喊出来。只要你心里清清楚楚的知道。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痛苦的释放。一个痛的感觉,一个能知道痛的感觉的知,不会痛。
这时,一缕茶香伴随着一股山风拂面掠过,天凉好个秋。
不同的茶味
吃过午饭,与师父在禅堂周围的树林里散步,无意中看见灶房边一堆柴火中有几条葛根,师父饶有兴趣的说,我们来做个试验,看看用葛根烧开的水泡茶和用松枝烧开的水泡茶,味道有什么不同,我一边笑师父的天真可爱,一边拿起砍刀破葛根。师父还专门用他的磁化饮水机打了两壶“六角水”,六角水其实是一种被磁场磁化了的水。让普通水以一定流速,沿着与磁力线垂直的方向切割,通过一定强度的磁场,普通水就会变成磁化水。磁化水素有“神水” “魔水”之称。早在五百年前,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就己发现磁化水具有“去疮瘘、长肌肤”、“长饮令人有子、壮阳”、 “宜入酒”等功效(见《本草纲目》),能够强身健体,治疗多种疾病。最近师父似乎对这个六角水情有独钟,常常请人喝六角水泡的茶,还说现代人太远离大自然了,环境污染严重,还是过原始淳朴的生活最自在。
烧开了一壶用葛根烧的开水,我又到禅堂旁边的一株白皮松下拣了一筐落在地上的松针和枯枝。松树有松脂,火很旺,一会水就烧开了。我们便坐下来开始试验,同样的茶,同样的六角水,同样的冲泡方法和茶具,茶味的确不同,用葛根烧开的水泡出的茶,回甘润下,有甘甜下沉的味道,用松枝和松针烧开的水泡的茶,苦涩炎上,有发散上升的感觉。
我在惊喜这一发现时,师父说,其实世界本来就是地、水、火、风四大和合的现象,山河大地,包括我们的思想和心念,都无时无刻的随着因缘和条件变化不居,就如同这茶味,因不同的柴火烧出的水泡出的茶味就不一样。回观我们自身,每一个刹那都是你,也都不是你。如果认为是你,每一个刹那都在随时空变化而变化,又怎么能说是你呢?如果说不是你,难道你能否认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下曾经的存在么?生命的过程,其实就是每个刹那的累积,是你,又不是你。
喝完这不同味道的茶,我辞别师父,一个人下山了。在快到山门口那块刻有“行起解绝”的石头旁我矗立良久。这几个字是三年前师父让石匠刻上去的,是师父的师父妙湛老和尚写的,一直以来不理解是什么意思,也没有认真去问师父,还是昨天几个来拜访师父的人问起的,当时师父说,我们在确定了去做一件事情时,就不要再去百般计较从前对这件事情的理解,放下理论,实际行动。就如同我们要去一个地方,知道了怎么走,就脚踏实地的去走,如果在走的时候,还在犹豫担心怎么认路,怎么走啊,心里纠葛这些念头,怎么才能到达目的地呢?所以,既然开始做一件事,就不须再研究它的道理了。故行起不须解矣。
心一按:此文曾发表《长安佛教》,近来又读,不觉有些味道,贴来分享。(图文心一)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