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国:门前这条吉祥路
中华新好散文·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杯
《60年·西安印象》征文获奖名单
门前这条吉祥路 田建国(陕西)
这是我们单位门前的一条并不著名的路,它原属于小寨西路最西头的一段。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里,这段三四华里长的路,被有关部门宣告“独立”,从此脱离了“小寨西路”的名称,而有了“吉祥路”这个“扎西德勒”(藏语:吉祥如意的意思)的名字。
1978年1月,我从驻扎在渭南的陕西省地矿局水文地质二队,走进了落脚在这条路上的西安探矿机械厂,由地质队员变成了工厂一员。从公用旧信封的落款上,知道了这条路以前叫“抗大西路”。当时这条路上,除了有大跃进时期建厂的我们单位外,还有一所小学、一个百货商店和寥寥几家工矿企事业单位,周围是大片的庄稼地,路两边大都是平房,楼房很少有高过四层的。许多生活日用品都要跑十多里路到城墙包围的“四方城”里去采买。
31年前,腼腆青涩的我来厂报到时,公共汽车还没有通到吉祥村。周围是大片的庄稼地,十分偏僻冷清。老职工说,我厂这片土地,在1958年建厂前,是异乡人的义地(旧时掩埋穷人的公共墓地)。我听后便心存了几分恐惧。那时,这里每到夜晚,黑森森的,庄稼在夜风中刷刷作响。女工下夜班后,都不敢独自回家。20多年前,有位卖鸡蛋的年轻妇女被害后,横尸在路西头庄稼地里,那个轰动一时的案件,让我记忆犹新。当时这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天晴是“扬灰路”,下雨变“水泥路”。我和工友们穿着高筒劳保雨靴上下班,在泥泞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就是这样小心翼翼,我还是有两次被滑倒摔了个四脚朝天,当时我那满屁股稀泥的狼狈样,引得工友和路人大笑。也多次看到给西隔壁化学试剂厂拉瓶子,给对面吉祥食品厂拉点心的马车翻倒在路上的情景。后来这条路结束了“泥土时代”,铺成了柏油路,齐刷刷的行道树和路灯,让这条路鲜亮了起来。我们几个工友踢踢踏踏地走在这条柏油路上,很是欢呼雀跃了一阵子。如今我那双再也用不上的高筒劳保雨靴,也早已无影无踪了。天天走在这条路上,舒坦得就是想摔一跤也很难了。
后来又挖掉了老化龟裂的柏油路面,拓宽后埋上了煤气管道,铺上了新的路面,人行道也铺上了有盲道的防滑地砖。路两边一座座现代化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一年比一年多。这条路上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施展浑身解数,摸爬滚打地寻求着七十二变的发展途径。高新区和电子城的兴建,让吉祥路升级为交通要道。各种各样的车辆开到了这条路上,比以前更多更密集,步行和骑自行车反而比汽车快了,十字路口因此也亮起了红绿灯,有了交警的身影。后来又挖开了路面,天然气管道替换了锈蚀的煤气管道。开放的社会开放的人,外来“淘金”的男人女人在这条路上也多了起来,门前的这条路更辛劳了。
这条路的两边,如今是商场、市场、饭馆、银行、美容店、歌舞厅聚集。这条路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洋溢着商业气息,繁华如当年的东大街。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再也不用跑远路进城到东大街、炭市街去买鸡鸭鱼肉副食品了。
傍晚,华灯璀璨,徜徉在已是西安南郊繁华地段的吉祥路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和车流,那一派繁荣热闹、五光十色的景象,与31年前我来到这条路上的冷清感和空旷印象相比,已是另一番天地。吉祥路的变迁,是古城西安面貌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缩影,是祖国改革开放发展变化的缩影,是我们伟大祖国越变越美的缩影。
http://epaper.xawb.com/xarb/html/2009-07/21/content_152761.htm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田建国:初雪序曲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