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社区帮找回遗失物品 八旬老人…
    • 双节氛围渐浓 社区活动传递节…
    • 政协长安区文化艺术界委员工…
    • 普法宣传进社区 让法律服务与…
    • 西安市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宣讲…
    • 理性看待“长安中考并轨”传…
    • 长安区中招与城六区并轨?趋…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人物>> 历史名人>>正文内容

    诗家夫子———王昌龄

    作者:余秋雨 徐亮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10日 点击数:

    七言绝句,王江宁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

      ———明代王世贞《全唐诗说》

     

     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积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惜人不善读耳。

      ———陆时雍《诗镜总论》

     

    晚唐人薛用弱写的《集异记》中记载了“旗亭画壁”的文坛佳话。开元年间的一个冬日,王之涣、王昌龄与另外一位诗人高适来到一家名为“旗亭”的酒馆把酒高谈,适逢十几位梨园伶人在这里聚会,王昌龄便提议,她们每唱一首我们的诗就在墙壁上做一个记号,最后比比看谁的诗作被歌女们呤唱得最多,谁就是最优的。前面的几位歌女吟唱的都是王昌龄两部作品,高适的一部作品,王之涣自以为享誉盛名已久,可是仍然没有伶人唱他的诗,于是便指着最漂亮的歌女说,那些普通的歌女唱的都是下里巴人,如果她不唱我的诗作我就甘拜下风。须臾,那位绝代佳人发声,唱的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这个故事表明了在开元年间王昌龄的七绝已传唱于伶人乐工之口。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据有限的史料考知,王昌龄的先祖在南朝时曾颇为显赫,但至王昌龄家道式微已久。他很小就为养家糊口而忧虑奔忙,有时甚至不免躬耕之苦。王昌龄自己也曾感叹:“久于贫贱,是以多知危苦之事。”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他与李白及当时边塞诗派、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人物过从甚密,唱酬不断。他曾到过西北边塞,看到战争之残酷,将士之凄惨,朝廷之穷兵黩武。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授汜水县尉。二十七年,被贬岭南,途经襄阳,孟浩然有诗相送;经岳阳,有诗送李白。次年回长安,又出为江宁县丞。数年后贬为龙标县尉,李白有诗遥寄。安史之乱中王昌龄从任上归家,路过濠州时,这个本应被时代所尊崇的大诗人竟被忌才的刺史闾丘晓杀害,时年58岁。

    王昌龄擅长七绝,被人们誉为“七绝圣手”。叶燮在《原诗》中说:“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李俊爽,王含蓄,两人辞、调、意俱不同,各有至处。”王昌龄的七绝,短短四句诗,却写得形象、鲜明、生动,内涵丰富蕴藉,往往胜过万语干言。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的边塞诗。他的从军经历,使他对边塞生活相当熟悉,因而写起来得心应手。

    他的边塞诗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出塞二首》、《从军行七首》。

    《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此诗上溯秦汉,下迄盛唐,上下千年,起意高远。以这样长远的时间和空间作背景,纵观古今,然后紧接着便摆出全诗的主调:谴责朝廷用将不当,斥责边将守备无能:“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史记·李将军传》记载着“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王昌龄借此典故来讽喻当今边塞守将的昏庸无能。正因为现实中没有李广那样的良将守边,才造成战火不断、士兵不归的恶果,反映了人民要求保卫国家、抵抗侵略的愿望。如此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情感,压缩在短短四句诗中,意脉细密曲折而情气疏宕俊爽,28字,总结了历史的教训,提出了现实的问题,意境开阔,气象雄浑,音调激越,确实是“惊耳骇目”的杰作。

    《从军行》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下长城。

    王昌龄曾明确地提出:“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物景与意相兼,始好。”他在自己的创作中,总是刻意追求:“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短短的四句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情韵无穷的艺术境界:在一个深秋的夜晚,晚风习习,军营中征戍者奏起了新的乐曲,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但戍边者所感受到的却“总是关山旧别情。”尽管调子再新,舞姿再变花样,也驱不散戍边者内心的无限惘怅,反倒更添一番新愁。此诗抓住守卫边塞的士兵的一个娱乐场面,经过有意的深描,就把士兵的离愁怅惘,写得活灵活现。边疆军营中的乐舞,本是为了使他们忘却忧愁,激起士兵们的欢乐之情与无畏死伤的勇敢之心的。但是,沉溺在痛苦之中的灵魂,已然麻木,对任何“新声”已经无法感应。征戍者的愁情实在太多、太深,越听“新声”,忧愁越被撩起,诗人通过“撩乱边愁弹不尽”,把他们的内心痛苦揭示得十分显豁。虽述边愁,却别开生面,一改黄昏向晚,独坐戍楼,湖风扑面,遐思凝望之景,而是军中作乐,琵琶弹奏,舞姿翩翩,通霄尽欢的场景。既是写“边愁”,却又写到“起舞”,岂不是苦中作乐吗?柳宗元说:“嬉笑之怒,甚于裂毗;长歌之哀,过于痛哭。”此诗所表达的心情,正是如此。诗人把自己对当朝皇帝穷兵黩武的谴责之情,通过写征戍者因军中宴乐而引起的复杂感情曲折地表现了出来。末句以景结情,在无可奈何中,抬头遥望,月照长城,莽莽苍苍,绵亘起伏,景象壮阔而悲凉。这种“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字营”的复杂感情,好像一汪深沉的湖水荡漾在征戍者的心头。诗人摄取军中宴乐这一边塞的生活细节,以乐写哀,收到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王昌龄
    • 下一篇:苏武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