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瓦当文化
细心的市民一定会注意到,在西安市西大街的人行道上,每隔二十多步远就会出现一个
提到瓦当,人们会自然想到“秦砖汉瓦”四个字,其实瓦当在汉朝以前就有,据文物考证,早在西周中晚期的宫殿上,就出现了瓦当。所谓瓦当即“瓦头”,是屋面延伸到檐头的最后一个筒瓦的底,具有保护木制椽头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瓦当有圆形和半圆之分,质地有灰陶、琉璃和金属之别,大多为圆形灰陶瓦当,面径一般
最奇特的是汉代新莽时期的“四神瓦当”,它用四兽代表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又象征着各方位七星宿的合称,还代表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即东青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圆形瓦当。构图饱满,中立圆柱,边有圆轮,立体感强,神兽或奔或走,造型栩栩如生,仪态磅礴。据说有避邪求仙之思想,镇宅吉祥之含义。它是远古氏族动物图腾崇拜的极致表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祈愿和憧憬。
瓦当造型千姿百态,传递着历史演变的文化动态,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聪明才智。它从最初的建筑瓦品配件,发展到了传承文化艺术之载体,充分体现了实用与美学相融合的美妙,成为后人研究各历史年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物证,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可见一斑。
走在西大街仿古一条街上,既感受了现代化大街的强烈冲击,也感受了中华文明的厚重积淀。俯视脚下精美绝伦的古瓦当图案,仰视今人仿古建筑锦上添花的瓦当饰品,古今瓦当俯仰相视,于无声处仿佛在告诫后人:莫忘祖先文明,记住肩上重任,务必承上启下,再创神州辉煌。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