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潭:母亲的桑蚕
母亲去世已久,多年来思母情结挥之不去。想为母亲写点什么,千头万绪无从下手,最近看到集市上卖桑蚕幼虫,想到母亲在世时的养蚕经历,恍然大悟。“春蚕到死丝方尽”,不就是母亲的真实写照吗?
记得每到春夏之交,母亲就开始忙碌起来。她先把贴在墙上的一张嵌满蚕卵的白纸揭下来,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入一个小纸盒中,充满希望地等待那小生命的诞生。过些时日幼蚕出生了,母亲就把预先准备的小笸箩拿来,把幼蚕放入其中,轻轻地撒一些剪小了的桑叶精心呵护喂养。再过些时日,随着桑蚕的长大,逐渐分放在越来越多的大笸箩中喂养。到这个时候,母亲就更辛苦了,白白胖胖的桑蚕,食量越来越大,昼夜都得添桑叶,一晚上需起来几次。每当看到母亲在灯光下喂蚕时那慈祥而憔悴的面容,一股热流就会涌入心头。待到桑蚕快“上架”时,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我帮着在树上采好桑叶,洗去灰尘晾干待用,白天还好办,一到晚上那又白又胖的桑蚕吃得格外凶,那“嚓嚓嚓”的蚕食声悦耳动听,刚撒一层“绿”,眨眼一层“白”。
虽然辛苦但收获的时候终于到了,只见那刚刚还吃食如风卷残云般的胖蚕,此时却温顺下来开始绝食。把体内粪便一股脑儿排净,通体变得玉石般透亮,准备结茧自缚,好伟大的蚕宝宝哟!这义无反顾的壮举如动员令,全家大小立刻忙活起来了,赶快用谷草扎成束作蚕架,靠墙摆放好。把“熟透”的桑蚕放上去,静等那又白又圆的蚕茧结成。每到这时母亲那揪着的心才会“松泛”一下,长出一口气,享受那忙活后的短暂快乐。这还没算完,摘完蚕茧就要煮茧抽丝,纺线织布,再到集市上去换钱,贴补家里的吃穿用度。
母亲的桑蚕,母亲的辛劳,母亲的奉献,至今历历在目。我常想,桑蚕的一生是悲壮而奉献的一生。它从卵到虫,从虫作茧变蛹,再破茧化蛾,生命历程跌宕而升华!母亲如桑蚕,一生养育了七个子女,我父亲长年在生产队粉坊劳作,家里的活几乎全落在母亲一人身上。她劳碌一生给予儿女的太多太多,从儿女身上得到的太少太少。现在生活富裕了,她老人家却积劳成疾离我们而去。但她给予儿女的“桑蚕精神”将延续子嗣,发扬光大。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张继潭:喜欢别人叫我名字的感觉
- 下一篇:妙哉、悠哉,自行车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