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人民鼓与呼”--《热血春秋》(代序)
多少年来,我总感觉脑子里仿佛有了“疙瘩”,它无时折磨着我,令我头疼,令我心痛。我曾试图寻觅,依然不得其解。或有人问,究竟咋回事嘛,你明说得了,何必呑吐其词,欲说还休,让人一头雾水,急煞人也!是啊,我是想说,可“拉起蒲篮斗动弹”,不知打哪儿说起。或又问,“那就别说”,免得我也头疼!也对,你可不听不看,批评乃至找茬,但我还得说,且要“不停说”,因我只想“站直”做真人,不想当“巴儿狗”,即便“看透”了,也仍会“走自己的路”,因我一介草民仅剩下“宪赋”的这点可怜的权利了,对旁门左道又了无兴致,对“梁上君子”早已深恶,惟把良心与尊严视若生命,将正义和真理看得高于一切。正源于斯,我以苏格拉底、鲁迅为偶像,虽乃霄壤之别,却也“心向往之”。
自然,我脑中的“疙瘩”便是让人啼笑皆非、疑窦丛生的“无物之阵”了。“少数”人整天价响地扮靓自己是“人民公仆”,信誓旦旦地标榜他们就是“执政为民”,而人民这圣洁的字眼,并未入其骨髓,从不放其心中,“为民”仅是其“把玩”的道具而已。诸多世相,表皮上轰轰烈烈,煞有介事,内瓤却是出出的滑稽闹剧,别曰“为民”,不殃民便万幸了,你若拿起“照妖镜”,其就倏然原形毕露。诡谲的是,某些人动辄拿“和谐”的盾牌说事,泛政治化地雷人,故意模糊是非,混淆黑白,把“稀泥抹光墙”、粉饰太平的丑陋伎俩当成熟,在制度“优越”的幌子下,于腐败“难免”的鼓噪中,狼狈为奸地蚕食国有资产,沆瀣一气地掠夺百姓利益,以致不平频发、矛盾激化,在体制与人的畸形循环中,为社会发展添置了障碍,给民族复兴埋下了祸根……“哀莫大于心死”,难道这就是中国社会的“必然”与宿命吗?难道国人真的失掉了“自信力”、成了摆不脱的“东亚病夫”?!
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诚哉斯言。“流水的官”终究不会逆转,国之变数,自有节奏,只有人民这个主体不会灭亡,它会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它才是社会的创造者与主宰者,才是真正需要弘扬的英雄,才是历代官员应该虔诚敬畏之“神”。故而,“水舟论”或可明鉴,“血肉说”亟待回还,愿“民族民权民生”蔚成中国社会蓬勃向前的历史大趋势,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降落人间、惠及子孙。
鲁迅曾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勉,把杂文喻为“匕首、投枪”,“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在“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的恐怖阴霾中,为人民呐喊,给正义开道,对“有害物”以抗争,他的“报告”往往“大不吉利”,但预见常常“不幸而言中”,此乃国之悲矣!他极其珍贵的高端杂文和经典小说,令敌人闻风丧胆,迄今令人回味,他的“吃人”论,高屋建瓴,穿越时空,放射着“唤醒”、“疗救”的灿烂光芒。邓拓、吴晗、廖沫沙的《三家村札记》,也是深邃之范本,核心是关注现实,辩证分析,站正立场,喊出民声,严秀、牧惠、冯英子的杂文,多系思想之琼浆、人格之外化,让我等受益无穷。
值得提及的是1988年,人民日报的“风华杂文征文”、文汇报的“凤凰杂文征文”,同时摆开擂台,选登的杂文俱臻佳境,其质之优,嗣后不可比拟,除社会背景使然,不少作家身怀绝技,匠心独运,俾我醍醐灌顶,大开眼界,像刘征的《庄周买水》、虞丹的《审“驸马”》、钟叔河的《还来得及》、陈小川的《喜丧》、米博华的《“新国粹派”宣传提纲》等名篇,发聋振聩,力透纸背……我在目瞪口呆、五体投地之余,也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这次思想的“洗礼”,是我学习、写作杂文的直接动因。遂于当年国庆前把自己修改了20多遍、誊写工整的杂文《清理楼堂馆所的启示》斗胆寄往《西安晚报》“秦镜”杂文专栏,本想会泥牛入海,不料四日后被采用,且置副刊头条,我与原稿核对后发现编辑删去了六个字,这是我杂文的处女作,或谓“最早的操练”。半月后收到14元稿费。今天的14元只能买斤猪肉,当时却抵我半月工资。那天长安一中、二中的几位语文老师竟来“同贺”。感谢迄今不知名姓的杂文编辑,其也许是职责所为,对我却是没齿难忘的精神之赏了。
作为凭工资糊口、“未能远谋”的职工,我便断断续续“渔猎”,由着秉性作文,有想法了躁动一下,无感觉了随风而去。后来到报社工作,大量时间从事新闻采编、通联发行,只能见缝插针、附庸风雅,屡有“豆腐块”收入囊中。参加了多次省内外杂文或言论竞赛,6篇入选,3篇还“瞎猫撞上死耗子”般获奖。
供职长安林业后,我仍“不务正业”,间或信笔涂鸦,2003年8月,因杂文《“北大才子卖肉”说》应邀做客央视《对话》现场。近两年,无以抵御互联网的强力诱惑,移“情”于方兴未艾、相对更草根更民主更开放的网络世界,虽说一些品牌专栏稿酬低廉甚或无酬,依旧乐此不疲。尤其是60余篇时评随笔和杂文被国内外众多网站及一些报刊转载,也“知足常乐”。网友喜“热闹”,咱就多“赶集”,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大家的“喜怒哀乐”才是“真的喜怒哀乐”,而文章体裁与长短则屈居次席,文酌内容而定,绝不刻意为之,要害在于彼此的文化沟通与思想交流。
2007年,在华南虎事件光怪陆奇、扑朔迷离,官方尚无结论的态势下,我吸纳网民智慧,冒着风险,率先创作了杂文《华南虎传奇》(陕西快板),红网《红辣椒评论》首发后引起网上热烈反响,国内外400多家网站竞相转发收藏,热评如潮,“打虎派”首领(中科院植物学家)傅德志也将我的华南虎系列篇什放他炙手火爆的博客上。网友建议“请郭冬临或郭德纲录此快板吧”、“把华南虎快板搬上春晚如何?”。2008年6月《华南虎传奇》获第三届《红辣椒评论》奖,我应邀赴长沙,有幸拜会了来自全国各路的40多位良师益友。
“文无定法”。杂文创作是“双刃剑”,对人对文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我无力、也不想多说什么,只是心中有把自己的尺子而已,我的尺子便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即杂文)”,须借题发挥,更要“万变不离其宗”,宛若枚枚多弹头“精确制导”,在打击主标的同时击中多个相关目标(即一事多义、金线串珍珠耳)。我不喜欢花拳绣腿、失却血性之文,也不感冒故作艰深、匮乏观点之作,更讨厌以杂文歌功颂德、讨好权贵、舍本逐末的“自戕”文字,犹如林语堂所言,“中国就有这么一群奇怪的人,本身是最底阶层,利益每天都被损害,却具有统治阶级的意识,这在动物世界里找这么弱智的东西,都几乎不可能。”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杂文随笔集《热血春秋》这“丑媳”将见“公婆”,是小丁是瓦碟,任由读者褒贬。我只是不揣粗俗、敝帚自珍,将曾经“陪伴”并带给我些许“快感”的小文“过而存之” 、留下内心深处的几丝安宁,聊作笔墨的纪念罢了。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钓鱼岛事”的负效应
- 下一篇:“位卑未敢忘忧国”—读张三民《热血春秋…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