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胡杨
我以前所见到的胡杨都是从油画里看到的,开紫红色披针形花,结椭圆形胡果,一排排,红红的,密密的伸向远方……
我有幸亲眼见到胡杨,是在几年前。那年我去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参加一个变电站的安装,接到通知的第二天,我们就出发了。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当我们一行几个人到了酒泉火车站,因为先遣部队已经到达,接我们的是在当地雇的一个司机。由于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进入基地要到当地政府办理可多繁杂的手续,办完手续,我想可能一会儿就到了。谁知茫茫的戈壁滩一走又是几个小时,望着车窗外,只有低矮的茅草在瑟瑟的风中摇摆,下来就是沙子,石头,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我们大家聊了起来。
你说国家把卫星发射基地建在这么偏僻的地方,肯定是害怕国际特务,那还用说,卫星都是国家尖端技术,国家绝密。然后就互相指着谁更像特务。司机说再有一个小时就到了,我心里有一份神圣的自豪感。这时,看着远远的地方有好大的一片树林,好象是“竹海”莽莽苍苍,我在想这个地方可真不错,还有这么富有诗意的地方。
终于到了指挥部,已是接近黄昏了,领导为我们安排了食宿。
本来想着第二天可以到处走走,但是,领导说了,这次我们到921部队施工,是国家重点项目,工期紧,任务重,一定要铸造精品工程,不能给我们送变电抹黑,从现在开始,要一切军事化。说大点,那也是为航天事业做贡献呢!
这里的冬天由于气候干燥,显得特别的冷,气温在零下三十度,脚,手冻得都不想往出拿。就这还得放电缆,拳头粗的电缆,硬的像石头。到后来接二次线的时候,不得不用大功率的吹风机吹。每天人就像一台机器,机械的劳动着,就这还赶不上进度。晚上,在变电所里住着,墙上就有亮晶晶的冰晶,条件极为恶劣。
这些,我都能忍受,主要的是因为我从来就没干过变电,连最基本的二次线都不会接。尽管我奋不顾身的穿着笨重的棉衣,棉裤钻进谁也不愿钻的狭窄的配电柜里清理沙尘,还是无意中听到背后有人说:“啥都不会么!也不知道凑什么热闹,跑到这儿逛皇会来了。”我强忍着委屈的泪水,在心里骂自己不该逞能,有了强烈的想回家的念头。准备瞅时机给领导说我自己买票回家。
这天,干完了一个单元,收工早,这里天黑的也晚。
比我早来的小鱼说:“走!伙计带你去一个好地方!”我们沿着基地外围走了有四,五里路,原来这里有好大的一片树林,足有上百亩,在我们那里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树,沟沟叉叉,每颗树高都在十几米。这难道就是我在车里看到的“竹海”小鱼一脸灿烂的“骂”我说:“真是个傻瓜,哪有这么样的竹子,像吗?这就是传说中的胡杨。”
近看这胡杨虽不像远看,或者从油画中看,一片红色伸向远方,有画面的整体效果,但是,苍劲,有力,挺拔,给人一种力量的震撼。我高兴的拥抱了我的好友小鱼,谢谢她带我到这里来,也许是她看出了我的失落,特意带我来的。
这时,这里的一个管后勤的老连长恰巧从这里经过,看我们欣赏的出奇,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这里开出的土地碱性太大,种什么树都不活,唯独就是这胡杨能活。它是落叶乔木,可将根扎入地下十多米,顽强地支撑起一片生命的绿洲。不论是合抱粗的老树,还是不及盈握的细枝,横逸竖斜,杂芜而立,然而,无论柔弱,无论苍老,总有一抹生命的绿色点染枝头。这一颗颗与命运抗争的胡杨,可是我们基地的功臣啊!没事了我们就到这里来玩,家属来了这里也是唯一的风景啊!”望着老连长伟岸的背影,我被胡杨的精神感动,更为这些把青春和热血撒在这里的航天人而感动。
我为自己的脆弱而脸红。不就是不懂技术吗?我可以问啊!也可以学啊!我开始变了,心胸像这茫茫戈壁一样宽广,我明白了,人要适应环境,不能靠环境适应你,当今的社会,不光是靠你的善良就可以,主要的还是你的能力,学习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像这胡杨树一样,不管它的根扎在那里都能活。后来,还真的学了不少东西,同事们接纳了我.手把手的教我接二次线,工程技术人员教我填写技术资料,我终于得到了同事们的理解,感到了集体的温暖,甚至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最近,我国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又成功的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成功!我们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我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也很高兴,想起了几年前的那段经历,不禁想起了那高高的,号称“沙漠中的脊梁”的胡杨,据说,六千多万年前胡杨就在地球上生存。在维吾尔族被称为“英雄树”具有“长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的说法。
原载《秦岭》 作者:王小侠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