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爱心萝卜传温情 社区关怀暖人心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人物>> 影视歌戏>>正文内容

    走近音乐人党永庵

    作者:孙天才 来源:安康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08日 点击数:

    党永庵先生近影。
    从安康日报社开始写歌词,一路走来,党永庵先生终成为享誉全国的歌词大家。近日,他荣膺中国音乐文学杰出贡献奖。
    ——题记
    记得四十五年前,在我还上初中的时候,就知道党永庵先生这个名字。那时,有一首《青春献给伟大的党》的歌,在社会上很流行,农村、工厂、学校都在唱,我们学校也教唱过。音乐老师告诉我们:这首歌的词作者是大荔安仁人,是我们连畔种地的乡党。从那时起,我就对党永庵先生怀着一种景仰的心情。
    党永庵老师是诗词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前辈。如果从1955年《工人文艺》发表的第一首诗歌算起,他的诗词创作生涯已近70年了。他几乎在每个年代都有重要的代表作品。1964年7月4日,歌词《我们这一代》居然在《人民日报》6版刊登了出来,共3个小节191个字:
    “我们这一代,
    豪情满胸怀,
    走在大路上,
    东风扑面来。
    脚下踩着山和水,
    怀里揣着全世界。
    火红的年华,
    火红的时代,
    革命的重担扛在肩哟,
    昂首阔步朝前迈!
    我们这一代,
    豪情满胸怀,
    走在大路上,
    东风扑面来。
    永远不忘阶级苦,
    泥里水里脚不歪,
    红心誓不改,
    斗志永不衰,
    毛主席的话儿牢牢记哟,
    葵花朵朵向阳开!
    我们这一代,
    豪情满胸怀,
    走在大路上,
    东风扑面来。
    高楼要靠我们盖,
    宝山要等我们开,
    伏虎敢登山,
    擒龙能下海,
    浑身的武艺都过硬哟,
    浪花丛中长成材!”
    歌词见报后,他首先收到来自北京的著名作曲家李焕之为《我们这一代》的谱曲,李焕之是当年被广泛唱响的《社会主义好》的曲作者,他建议对歌词“泥里水里脚不歪”等处进行修改,建议改成“又红又专长成材”,以免在歌唱时发生歧义。这些商榷意见,使得歌词更加完美,党永庵一一采纳。
    这首歌词先后被4位知名作曲家李焕之、李劫夫、瞿希贤、丁明堂谱曲,这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随后,该歌曲在全国风靡一时,唱响大江南北,成为舍己救人好班长、“雷锋式”的英雄王杰最喜欢的歌曲,很多人就是唱着这首歌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战斗和农村建设中去的。
    1970年代,党永庵的歌词《青春献给伟大的党》,曾经红遍大江南北。1980年代,有《微笑的太阳》,由《我的祖国》的曲作家刘炽谱成合唱交响乐《太阳颂》,在国内许多大型音乐晚会上演唱。后来,他为印度尼西亚国家合唱团创作的团歌《绿鸽子飞起来》备受推崇,国家合唱团的名字也因此改为“绿鸽子合唱团”。他的《翠谷双回声》在2021年搭载上航天卫星飞向太空,永久回响在天地间,翱翔在苍穹中。
    我原以为,像党永庵先生这样的诗人和歌词大家,可能是会端一些架子,摆一些气派,让人望而却步,敬而远之的。但党老师身上没有,丝毫没有。与他接触交往的这多年,他给我的印象是: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有一种生动的真实感,也有一种魏晋名士的风度和风流。
    党永庵先生喜欢红色,也喜欢穿红色的衣服。夏天一件红汗衫,红衬衣。冬天一件红棉袄,红围巾。可能是这种红色的重复吧,每次走近他,我都感觉像是走近一团火。红色是热烈、喜庆、亲切、温暖和生命力的象征,也是他诗意人生的象征。
    党永庵先生身上有一种天秉的诗人气质。记得在去年的一次乡党聚会上,他有一番致辞。一番致辞其实就是一首诗。那天,他是站着致辞的。红色的衣袖随着他有力挥动的手臂和跳动的韵律,如喷泉涌流,如浪潮澎湃。那种浓烈的诗情燃烧,让人有一种梦幻般的恍惚,似乎整个房间都在升腾着一团火焰。李白当年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横溢才思,而他热情奔放、激情豪迈的一席致辞,则如一种强大的磁场和气场,以至于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感到有一种滚烫的情感在心中涌动。
    我常常想,一个年逾八旬的耄耋老人,何以会有如此强烈、炽热的生命活力?我想到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一句话: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我也想到了他在《八六初度》自寿诗中的一句话:人生就像一根蜡烛,成年累月地流泪发光,不经烧啊!每次与之见面,他的精神都是那样饱满,他的握手都是那样热烈,他的声音都是那样洪亮,他的笑容都是那样灿烂。他曾对我说:人这一辈子,轰轰烈烈活着是一天,死气沉沉活着也是一天。一个人怎么活着,全在于自己的选择。
    我知道,党永庵先生是1938年生人,属虎相。可能也是这种生命的天赐吧,他也选择了生龙活虎地活着。记得在他的经典红歌《青春献给伟大的党》中有这样的歌词:“像那青松迎着风雨茁壮成长,像那江水滚滚不息奔向海洋。”当年,他是怀着青春的激情这样写的。如今,他也是怀着青春的激情这样活的。无论是在南山之南“不与秦塞通人烟”的漫长20年的生活中,还是在“热风冷雨”“几度腾挪”的饱经风霜和沧桑中,纵使在“梦去浅读病渐多”的迟暮人生的边缘上,自始至终,他都把高举着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作为自己生活的选择。
    党永庵先生出生在黄河西岸的一个普通农家。他出生的时候,那个地方还叫平民县,当年是为逃自河南、山东的难民特设的。但生活的苦难,没有磨灭他禀赋的聪颖和对生活的梦想。1955年,17岁的党永庵在报纸上发表了自己的诗歌处女作,1956年,他考上了西安音乐学院管弦乐系小提琴专业。大学期间党永庵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笔耕不辍,继续文学创作,陆续在《陕西日报》《陕西文艺》《群众音乐》《群众艺术》等报刊上发表诗词多首。1959年大学毕业后,党永庵被分配到了原安康县文工团任小提琴演奏员。因为他的诗歌常常见诸报端,便受到了当地宣传部门的关注,于是领导把他调到了《安康日报》,这事儿用党永庵的话说就是“去日报社搞文字工作,这是我的爱好,正中我的下怀”!
    1961年10月,党永庵开始了在《安康日报》工作的生涯,这一干就是20年。多年来他以记者的身份走遍安康全区的村村寨寨,看遍安康的山山水水,并深入民间,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创作出了相当数量的民歌体诗歌以及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曲艺、歌剧剧本,其中《绿色的寄语》《放筏人》等诗作先后被《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刊载,名气也越来越大,受众越来越多。
    谈到后来为何写歌词,党永庵说:“歌词和诗是姊妹艺术,很接近。我在写了很多诗之后,就有不少人给我来信,让我写歌词,我有音乐基础,这个对我写歌词的帮助也很大,于是就写了起来。之后在《人民日报》副刊上发表,有很多作品受到了大家的喜爱,从此在写歌词的路上一发不可收。”
    他是20世纪50年代西安音乐学院的高材生。一路走来,70年的艺术生涯,他的诗词创作如满天的繁星,也如满园的花朵。他经历了中国当代诗词的整个历史进程,可谓“一生看尽长安花”。他曾拜老一辈诗人词家臧克家、艾青、光未然、贺敬之等为师,与他们交往,向他们学习,受益良多。他被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称为“深受全国词友敬重的西北歌词重镇”,也被著名词作家阎肃先生等誉为“根植生活沃土,与人民大众息息相通的时代歌手”。
    最近,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我揣着这篇文章的初稿前往拜访他。并祝贺他在2024年12月29日晚,国内唯一以音乐文学为主题的首届中国音乐文学盛典上,非常荣幸地荣获中国音乐文学杰出贡献奖。
    中国音乐文学盛典由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办,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指导,华夏文化促进会、郭兰英艺术发展基金会支持,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广播电视局、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协办,北京大地飞歌和重庆卫视联合承办。著名歌唱家殷秀梅、阎维文、刘和刚,音乐人李杰以及10位青年歌唱家相继登台,现场演绎了多首经典作品。活动现场发布了“百部优秀展播作品”,这些作品从首届音乐文学盛典征集的2000余首作品脱颖而出,获得表彰。中国音乐文学学会首次评选出了17位80岁以上仍然健在的德高望重的词作家,并在盛典现场授予他们中国音乐文学杰出贡献奖。
    他住在终南山下的一栋普通居民花园里。那片土地叫樊川,也叫杜甫川。那个地方毗邻着柳青创作《创业史》的蛤蟆滩和常宁宫。我曾看到一张照片,在终南山下的豆架瓜棚边,他戴着一顶草帽,摇着一把纸扇,与那些脚上沾满泥土的农民诗友“把酒话桑麻”。正像他当年在秦巴山区,在石板而覆的村寨人家,与紫阳的那些民间歌手“凭风话茶歌”。他始终把自己诗词的根须和生活的根须深扎在社会底层的风土烟火中。
    党永庵先生有一个特别的微信名:草翁。这个“草翁”,让我想到了陆游之“放翁〞,也让我想到了放翁“老学庵”的斋名。当然,更多的是联想到渔翁、笠翁、艄公、柴翁、卖炭翁。是的,在那个远离都市喧嚣的平凡而宁静的楼院中,他活得真实、自然、率性、洒脱、快乐。在朋友圈中,我曾看到过他在夏日的树荫下,穿着一件大裤衩,靸着一双凉拖鞋,叉脚仰卧在一张躺椅上的情景。“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他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百姓。
    其实,党永庵先生也是吃过“大盘鸡”的人。且不说他身上有国家一级编剧、陕西省音乐文学学会主席、省政协委员等诸多头衔,仅其在汉中、渭南两个地市挂职副市长的经历,可能就会让习于世俗的我们高看几眼。但他不是那种自视其高的人,也不是那种披着袈裟的官员。那天,当我问到“草翁”的来历时,他笑呵呵地说:“庵,本来就是草舍嘛。草,也可谓是诗草的简称。从草舍到草翁,我这一生都是属于草民一党的,我本就是‘芸芸众草’中的一草,这可能也是我的天命。年轻的时候,是一株小草。现在老了,是一株老草。包括我一生的诗词创作,原本是撒了一地花种,却长成了一堆小草。我自觉就是一介‘种花得草翁’。但能够成为大地母亲怀抱中的一株青绿小草,我感到很幸福,也很光荣。”党老师的这一段话,使我想到了贾平凹曾说过的一段话:“自看自大,永远不大;只看自小,永远不小。”
    是的,不以花香,不以树高,一生都甘愿做一株伏低伏小的小草。白居易曾赞美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可谓是这个世界上最卑微的生命,但小草也是这个世界上最繁盛的存在,也是这个世界上最耐活的生命。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昆曲爱好者郭家源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