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读董颖夫(何琼)
袁益善老师是个热心人。他曾多次邀请我参加长安马王的文学活动。我因为交通不便,一直懒惰懈怠。这次,当袁老师再次邀请我参加9月8号长安居的聚会时,我忽然有点心动,并付出行动。这一“动”让我大开眼界。我才知道这些年我错过了什么,才懊悔不曾早早听袁老师的话,早一些认识董颖夫先生,多一些学习和开阔眼界的机会。
瘦小,老迈,行动迟缓,眼神迷离,眼前的董颖夫,并不是想象中的高大儒雅,风度翩翩。“昨天是白露,俗话说白露种高山,山里的农民已经开始种麦子了。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也种一片麦子,一片文学的麦子……”果然不俗!董颖夫老师一开口,我便被震到了。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思路清晰,侃侃而谈。这哪里像一个75岁的老人啊?有深入浅出的分析,有推心置腹的规劝,有高屋建瓴的引导,有振臂一呼的豪迈。我被深深折服。
那天在现场还观看了大型纪录片《沣河之子》第五集。一次次捐款捐助,一回回开会发言,宣传柳青,打造柳青品牌文化,和一位位名人政要的合影……屏幕不断闪现,画面不断变化,沣河之子董颖夫一直在路上,行善事,做大事,孜孜不倦。
袁老师还带我参观了长安居。三层楼的墙上处处挂着字画,多是名人题赠的书法作品。几个房间都摞满了书,很多尚未开包。长安居既是董老师的家,也可以说是他的文学馆或叫书院。忽然想起“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典故。这里是董颖夫的老家,是他生命的起点和港湾,也见证他的足迹和风采。他当然可以坦然而居,长安居,安居长,居长安。
回家提了两个袋子,装了厚厚的几本书:《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平凡人生董颖夫画传合集》、《评说老董》、《沣浪集》上下册,还有两本《秦岭》特刊。堆摞案头,几近盈尺。
那天参加活动只是一个热身,只是认识了董老师,现场感受了沣滈两岸文学爱好者的热情和对董老师的崇敬崇拜。之后的读书才是真正的运动。没有大汗淋漓,却是透骨透髓。除了惊讶感动敬佩,还是敬佩惊讶感动。
“父老心中根千尺,春风到处说柳青。”这是当年贺敬之到长安回忆柳青时所作的诗句。如今啊,天堂柳青应大笑,长安文化有旗手。一个人民作家,以他大写的人生创造了文学的辉煌。一群人,以董颖夫为首,东奔西跑,筹款捐款,积极策划,修墓园、建广场、立塑像,设立柳青文学奖,成立柳青文化研究会,搞大型纪念活动。他们以这些形式表达对大师的敬仰、追忆和感怀,让人文精神在长安大地充分彰显。
抚今追昔,薪火传承。运智戮力,奔走呼号。一个共和国的同龄人,一个有胆识有魄力的农民企业家,一个有风骨的灵魂……踵先贤,不曾歇,满腔热血黎庶事。他像沣河浪的翻卷,其势滔滔;他有谷穗般的情怀,饱满而谦虚。
读这些书,如看长江夺三峡,黄河走壶口,激情在胸,汹涌澎湃。又如清流汩汩,明月皎皎,照得陋室生辉。书中的董颖夫,是一本大书,是一条长路,是一杆红旗,更是一部传奇。
正如著名文化学者,曾执政省作协十三年的雷涛先生所题:“南董北曹声誉文坛,人民赤子名望三秦。”文化浸染,学识滋润。文化打底,品性高洁。德能并进,知行合一。
翻阅厚厚的几大本书和图册,感触多多。
首先,他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个作家,一个真正的文学人,一个儒士。各种文体兼顾,洋洋洒洒,著述颇丰。这是他后来一切行为的文化基础。
其次,他是一个商人,一个企业家,办造纸厂,成立建筑公司,挣了不少钱。这是他后来一切行为的经济基础。
有人说,儒士不言利,商人少读书。然而,当儒士谋利商人读书,学问与殷实并存,文化与经济联袂,儒商合体,就会产生冲天信念,就会爆发无穷力量。就会碰撞出胸怀、眼界、学问、智慧。
学富生智,行高致远。于是,他成了“长安老董”。
有人说他是长安的智多星、诸葛亮。有人说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不仅是企业家,更是社会活动家、慈善家。历年善举不可胜数,八方知者,感佩何德!
心里乾坤大,书中文章香,眼里目标大,脚下路途畅。情怀事功,样样不落。文学助他开阔眼界,他助许多人完成文学梦想,文学价值、文学情怀。
我们品鉴作品也解读作者。《沣浪集》是他的个人作品集,是他数十年足迹和心迹的充分展示。《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平凡人生董颖夫画传合集》是他的回忆录和纪录片,是他的真实经历和当时影像,而《评说老董》是别人眼中的董颖夫,是和他一块奔波一起共事的人以第三者视角见证他剖析他。
于读者而言,这些书读罢,不管以前是否认识是否听说过“长安老董”,董颖夫这个人就已客观立体形象栩栩地站立在读者面前,站立天地之间,英武伟岸,风尘仆仆。
作家陈彦笔下《装台》的是普通的小人物,是为挣钱为谋生而装台的。而董颖夫30多年来却是为弘扬柳青精神,为陕西的文学人装台。他牺牲自己,成就他人,光付出不挣钱,据说先后奉献了500多万元。让人无法不感动不敬佩!
最后,借用雷涛的话来结束这篇小文,我以为,对董颖夫的评价,这段话中肯而最有见地。
邢小利、畅广元先生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董颖夫是一个真正的文学人。一方面,不管生活的道路坎坷还是顺畅,他的文学情怀依然深厚。他对文学事业依然壮怀激烈。另一方面,文学也帮助和提升了他文学精神,使他视野更为开阔,胸怀历史天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了异乎常人之处。有文学的情怀和文学的修养,人的境界提高,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一般,认识也不同一般。
2024年9月18日
作者简介:何琼,农民,高中毕业后做了十年乡村代理教师。期间参加自学考试,取得咸阳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大专学历。2007年开始写作。现为秦都区作协会员,咸阳市作协会员,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副会长,历年来一直坚持写作,经常参与、组织陕西农民诗歌活动。
获奖如下:
2023年4月,“遇见咸阳”网上征文大赛三等奖。
2023年3月,《咸阳文艺》“礼赞二十大,奋进新征程”2023 迎新春散文大赛一等奖。
2022 年,《咸阳文艺》“古城新韵,丝路名都”散文大赛二等奖;“展秦都风采,谱时代华章”诗歌大赛三等奖。
2016年,咸阳湖征文一等奖。
2013年,陕西省第三届农民诗歌大赛三等奖。
2008年,国家八部委联合举办的全国农民读书征文二等奖。
2007年、2008年、2009年参加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广播征文,分获优秀奖和两个一等奖。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