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立夏吃凉粉(杨广虎)
人老胃不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去那种用大铁勺在深瓮里舀上满满一勺渗牙井水一口气咕咚咕咚喝完的豪气没有了。人老先老腿,爬山要注意;人老胃也老,吃饭要讲究。胡吃海喝可以,胃不原谅你,让你晚上抱个肚子翻来翻去在床上打滚难受,这叫自作自受。还是吃喝些热的,好受些,少惹是非,安宁点。
立夏几天后,去蓝田九间房乔麦岭看“荞麦花海”,荞麦花不艳不奇,稀稀疏疏,自然质朴,细碎耐看,没有想到自己也成了城里人的“看物”,网红打卡地。下坡来,看到一老妇在路边摆个小摊,卖蓝田饸饹、搅团鱼鱼、酸辣凉粉,都算粗粮,尽管烟山土雾,人车穿梭,但就爱吃这些土产,心有所动了。蓝田饸饹我吃了容易便秘,搅团鱼鱼是“哄上坡”容易饿,当然,酸辣凉粉吃了也不耐饱。立夏“吃冰块喝冷饮”。偶尔吃一次凉的,无关紧要,想来想去,最终决定吃上一碗酸辣凉粉算了,这东西也只有夏季吃了凉爽,冬季是臊子炒凉粉,几十年也没有吃了。广西桂林有“凉粉西施”,眼下有蓝田的“秘制凉粉”,难得遇见,就吃一口,犒劳一下自己“受伤”的胃,让胃也在不断“受伤”中自我修复吧!
知道粉面难做,凉粉是豌豆粉做的。大约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村里专门做“粉面”,那时候人老实,不加任何添加剂,在村小学的门口有间房内加工。做粉面很辛苦,要早早起床,用晒干豌豆,磨瓣去皮,用井水泡发后,掺水用机器磨成浆,经过滤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制成。我们经常隔着玻璃门窗能看见房子的天花板上用一根粗绳子吊着一个大布包过滤。过滤干后的粉面,细腻滑嫩,色泽姜黄,这才是“真粉面”。有的人,买粉面要去闻,有豌豆的芳香才放心,还有的,要用手抹一点尝尝,品到豌豆味道,才愿意掏钱买。
我们村办的粉面厂和宝凤酒厂,当年在附近很有名,大家都纷纷来买。所以当年吃凉粉还是容易的。农村人忙农活,体力活容易饿,没有时间,吃法简单,疙就在门槛上咥一大老碗手工油泼裤带面就心满意足,能干上一天活不饿。吃凉粉,我觉得纯属改善伙食,换个吃饭。夏季人不想吃饭,天太热,图简单,就做些蒸凉皮、做凉粉、压饸络等饭,换换口味。做凉粉和打搅团基本一样,需要在开水锅里加上粉面或玉米面,先干柴大火后麦草文火,使劲用勺子均匀搅动,以免成了疙瘩,半生不熟,不好吃。当然了,做凉粉没有打搅团费力,但是没有搅团锅巴好吃,凉粉锅巴黑且硬,有点像陕北的碗坨,不好入味。关中媳妇心疼像牛一样在地里日夜劳动的男人,不停地变着法子换着花样满足自己男人的胃口,做着不同的吃食,以求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凉粉打成后,要盛在一个凉盆里等慢慢凉下来,盆的四周抹上清油,凉后容易翻过倒出来,用铜或不锈钢的锼子(刮刮)轻轻地一圈一圈刮出细长段状的白色凉粉,如玉明亮,晶莹剔透,鲜嫩轻柔,清爽可口,调上油泼辣子和手工陈醋,放少量盐,就呼啦呼啦吃起来了。当然,这不能快吃,容易噎住,也容易呛住,要一口一口慢慢来吃,消暑解热,润肠通便,美容养颜。
过去吃过“快吃”的亏,把人呛得掉眼泪。所以,这次就慢慢吃了。凉粉是刚做的,大铁锅就在旁边现做现卖,只不过用的火源是煤气罐。这就不错了!现在要求太高,达不到,有可能是假的,连鸡蛋都能弹起来,人都能美容美颜,八十岁的老太婆都能用美颜手机功能变回十八岁!害得屁股后面排上一大队帅哥等着“接见”。要想真的,只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酸辣凉粉吃起来,还温着,吃在嘴里有丝滑的感觉,不用咬,舌头轻轻搅动几下,就下咽了。这次的凉粉,比过去调料多了些,除了辣子、盐、醋常备的,加了一些香菜、蒜汁、葱花等,显得色香味更浓点。妇人说了,如果再讲究,还可以放些熟花生米、糖、生抽、香油等更好吃。在一些美食家眼中,我是无趣之人,不懂得享受美食。黑料料理的灵魂做法,对我而言,就是酸辣。我向来喜欢粗茶淡饭,大地麦香,传统做法,味道简单,口味偏重酸辣,吃素不吃荤,不喜欢火锅调料碗那般复杂,吃来吃去,不知道什么味道!但来到蓝田,不再加些芥末似乎不尽兴!自己是多年的鼻炎患者,不怕芥末味刺激,加之傍晚有些冷,我专门多让加了些芥末。可惜,吃来吃去,没有品出凉粉的豌豆原汁原味,感觉吃了碗芥末,或许现在做凉粉不用传统纯手工方法了,用高科技的物品替代品了。
吃之无味,也算饱了胃,“暖”了胃,它不再和我“闹情绪”。陕西有米凉粉、豌豆凉粉、绿豆凉粉、扁豆凉粉、荞麦凉粉、洋芋凉粉、红薯凉粉、酸汤凉粉、神仙( 橡子)凉粉、卤汁凉粉等等,品种繁多,色泽不一,做法多样,风味各异,全是舌尖上的美味美食。特别是卤汁凉粉,成了网红,深受年轻人喜爱,芝麻酱味道重些,那不能随便搅动,长条状的凉粉,要一层一层吃,才能吃出未来。在陕北冬季大雪中吃碗猪肝碗坨,也是很刺激,需要勇气的。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在榆林的老城里,就吃了碗猪肝碗坨,硬邦邦的透心凉,很尽饱耐饥的。但我还是喜欢吃润滑的豌豆凉粉,舒滑筋道,入口细腻,不占肚子也不积食。白莹莹的,看着就心里舒服。当然,凉粉和冰粉是有区别的,原料不同,韧性不同,吃起来口感就不同。老陕爱吃凉粉。小时候,夏天跟着大人去桥镇、贾村、蟠龙、陈村、县功等逛会看秦腔戏,大人高兴,会给我赏碗酸辣凉粉,或吃上两个蜂蜜粽子吃,现在想来都心里都美美的、甜甜的。看来,吃啥东西,都是有记忆的,儿时就带上“胎记”的,这种偏爱,不可能随时改变的;人吃啥东西,也是有心情的,睹物思情,凉粉易断,人情易碎,一个人吃饭,难免有些伤情,自己脆弱,怪不得社会了。
2023年5月19日匆于长安夜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春光(杨广虎)
- 下一篇:散文:二龙塔(杨广虎)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