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寻幽走进龙泉寺(马新武)
早上没事,我们骑电摩托打算去广场转转,谁知到达后里面正在施工,不准进。无奈,我们只好改道向南,另寻佳境。
远处,秦岭山青如黛,巍然屹立。
近前,女亲家领路,我们跟着,说说笑笑,心情格外舒畅。这是葡萄园,绿意盎然;这是麦地,一片金黄;这是娇兰农场……沿途景色各异,美丽迷人。
不知不觉中,我们到了环山路,车来车往,川流不息。过了环山路,我们顺着一条水泥路继续向南,进了涝峪地界。涝峪是秦岭北麓的一个峪口,位于鄠邑区境内,著名的西汉高速公路就是从这里进入秦岭深处,经过汉中,通向四川。
骑着骑着,丁字路让我们拐进了涝峪西村。街道上,有一家人正在摊麦子,车避不过,碾在麦杆上,颠得厉害,但我们都无怨言。因为,我们也是农民,体凉他们。如果有其它办法,他们绝不会受这罪。
过了村子,遇到一个岔道口,我们依西边山道而行。山道3米多宽,蜿蜓曲折,忽高忽低。两边树深草密,右侧是高耸的柿屏山,左侧是清流潺潺的涝河。置身其中,只闻鸟声幽谷脆,香气扑鼻浓。
再往前行,我突然发现路左旁坡下有一片房屋,中间有一个大院,院里无人,听女亲家说,这是龙泉寺。
在路右面一个稍宽的地方停好车后,我们走近龙泉寺观看,栅栏门上挂着铁锁子,进不去。迎面不远,有座塔,又听女亲家说,这座塔叫“灵骨塔”。最北边有一座大雄宝殿,东北一排厢房,南边还有两间卧室。院子很宽敞,中间修有一个圆形小池和假山。小池南有一棵古树,枝叶浓密,遮天蔽日。树下,几个小木椅子围着一张石桌,是寺人乘凉的好地方。遗憾的是,我们进不去,只好选择其它地方转转。妻子穿高跟鞋,行走不便,说她不转了,要求看车子。没办法,我跟着女亲家,外孙女走走停停,感受着山谷的幽静和美好。
走到水泥路尽头,外孙女不走了,说害怕。我一看,确实有点阴森,向山上爬没台阶,往山下走,杂草间路很窄,虫虫多,万一被咬……尤其是外孙女,还不到3岁,身体抵抗力差。想到这里,我让女亲家和外孙女等一会儿,我独自向东走了数米,朝北往下望,宽阔,壮观的西汉高速公路映入了我的眼帘。我很激动,赶紧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尔后,我便转身返回。
女亲家正在路边陪外孙女看蝴蝶,她们见到我后,外孙女叫我给她捉蝴蝶,我不敢拒绝。我追蝴蝶,蝴蝶飞,怎么也捉不住,气得外孙女竟说出了我意想不到的话,不是爷爷无能,而是蝴蝶太狡猾了!
外孙女的话,女亲家也感到震惊。震惊之余,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孩子见的多,听的多,就是聪明。
又到了龙泉寺前,这时栅栏门开了,我邀女亲家,妻子和外孙女,她们都不愿进去。这是她们的自由,我不能强求,一个人走了进去。
进了大院,我才发现西边坡底下有一股山泉流出,并被引入小池,池内水很清澈,能见人影。别小看这股泉水,它可是龙泉。关于龙泉,听一位寺人说,它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相传唐代殷开山,本为涝峪殷家户一壮士,因得了一把用涌泉水淬火的龙泉宝剑,助唐开业,被封为郧国公。其后唐太宗赐其配飨高宗庙庭,在涌泉处建造寺庙,并赐名为龙泉,所建寺庙即为龙泉寺。
知道了龙泉寺名字的来历,还不知道其历史有多久?据大庙前的功德碑记载,龙泉寺建于东汉末年,在清朝雍正十三年重建,当初共有五进大殿。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阿弥驼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耳闻目睹这些,我才对龙泉寺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再往下看,最吸引我的是本普大法师雒玉英,从一名教师转入公安部门,后又遁入佛门,潜心修炼,广结善缘,奠定了佛学基业。我就想不通,他为什么要多次换职业?也许,这就是他的独特之处,令我十分感动和敬佩!
昔日清静的龙泉寺,现在被西汉高速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打破了,寺人虽有点不满,但也无奈啊!这是时代的发展,不可改变。
离开龙泉寺,与亲人一块返回,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今天寻幽,收获不少,特别是龙泉寺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特殊的礼物(马新武)
- 下一篇:诗歌:永远跟您走——献给建党100周年(…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