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二月二(马新武)
又是一年二月二。
二月二,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春龙节”,“农事节”,““理发节””等。关于二月二的来历有很多说法,有的与古代天象有关,有的与传说故事有关,大家最熟知的当然是与管雨龙王有关的故事。
传说,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赶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为感激龙王降雨,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帝,于农历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二月二,惊蛰己过,阳气上升,雨水渐多,万物复苏。尤其是藏在泥中或躲在地窝里冬眠的动物也苏醒了,重新回到了大自然中,精神抖擞,各显其能。
二月二,农事的开始,庄稼人犁地,播种,插秧……一派忙碌的景象。
二月二,人们争着理发,意在去掉晦气,讨个吉利。
二月二,城里人也许不乎,可在农村,特别是我的老家,人们的高兴劲不次于元宵节。这天,主要是娘家给出嫁的姑娘送豆子。送的豆有:炒熟的苞谷豆,豌豆,黄豆,麦面烙的棋子蛋,雀儿舌头等。大街小巷,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若行其中,豆香四溢,不管是谁,食欲都会大增。然而,要炒好豆也不容易。
炒豆,让我又想起了母亲。
为炒豆,二月二前几天母亲就开始准备了。黄豆,豌豆,苞谷家里有,只须挑捡一些。另外,弄河沙就是父亲的事了。炒苞谷豆的时候,先把河沙在铁锅里炒热,然后把苞谷颗倒进去。锅底下烧的是麦秸,这种火比较柔和。用河沙炒苞谷豆最大的好处是受热均匀,苞谷崩出的花多而且酥,吃起来很香。
小时候,我最爱吃母亲炒的苞谷豆。
为吃苞谷豆,我常给母亲帮忙拉风箱添柴禾,苦亦乐。
母亲炒的苞谷豆,不但得到了我俩姐的赞叹,还得到了街坊四邻的好评。
偶尔,还有人来向母亲学习,取经。
后来,母亲不在人世了。后来,二月二想吃苞谷豆,成了我和家里人的一种思念。再后来,农村街道上出现了打苞谷花的机子。那东西一头大一头小,就像个炸弹。大头有个圆轮带着手把,上头还有个压力表。小头设有机盖。相配套的是一个鼓风机,一个小火炉和用角铁钢筋做成的支架。由于新鲜,来打苞谷花的人很多,总是要排好长的队。尽管如此,母亲炒豆的手艺一直在传承着。
现在,每当我看到炒熟的苞谷豆时,我都会想起母亲,想起我童年的快乐及这越来越遥远的二月二。
时光慢慢流逝,亲情也慢慢流逝,岁月留给我们的东西,不会太多,所以我们要学会珍惜。
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里,让我们仅有的亲情和友情好好发酵,让我们每个人都陶醉在这浓浓的亲情和友情里,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过好未来每一天。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女人就是这么美(马新武)
- 下一篇:诗歌:故乡的沣河(马新武)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