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长安论坛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安子评书画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评论:人生哲理经典名言二十…
      • 散文: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习俗…
      • 散文:丝路石泉,“鎏金铜蚕…
      • 短篇小说:丑毛从文记(马新…
      • 散文:我身边的年味(赵赞赫)
      • 散文:想吃肘花(杨广虎)
      • 散文:大年初二至初五的习俗…
      • 长安区皂河成为人民满意的幸…
      • 长安城市公园二期将于春节前…
      • 湖水添灵动 游玩更惬意

      最新推荐

      •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建利
      • 长安区人民政府区长李娴
      • 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王青峰
      • 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人物>> 根在长安>>正文内容

      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屈养利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4日 点击数:

       

      屈养利,女,1961年3月生,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韦兆南村5组村民。

      “说到评道德模范,我首先就想到的是养利,她是咱村孝敬老人的榜样,把她96岁的婆子妈当个娃一样的伺候,村里人人都夸赞、都佩服!”韦兆南村党支部书记如是说。

      初嫁进门,屈养利作为大儿媳妇,就自觉担负起了照顾一家老小的任务,白天进厂子干活,抽空回家给公婆做饭,晚上带孩子、洗衣服,缝缝补补,从无怨言。到月底最后一天,毫无保留地把一个月38块钱的工资都给到婆婆手里,婆婆坦言道:“我真的没想到,娃一分都没给自己留。”屈养利笑笑说:“妈,没事,都是一家人,再说,咱还要攒钱给二弟娶媳妇呢!”

      屈养利嫁过来的第二年,公公就去世了。老人临走前,特别放心不下自己脾气倔强的老伴,给大儿媳说要多多忍耐多多照顾,屈养利特别爽朗地答应:“大,你放心,我会把咱妈当亲妈一样照顾好的!”应了这句承诺,此后三十多年,这婆媳俩的关系成为了村里人最羡慕的“娘俩”。

      公公去世后,屈养利就是婆婆最踏实的依靠。平时儿子们都忙着工作不在家,天天守在眼前的就是这个外嫁进来的闺女了。“公公走了,婆婆很孤单,她晚上怕冷,我就陪她睡。”这一陪,就是三十多年。刚开始,村里还总有人问屈养利:“年轻媳妇家陪着婆婆睡,不嫌老人脏么?”屈养利说:“这是我自己的妈,有啥脏的,再说,我妈干净得很!”母女俩的感情也在陪伴中逐渐牢固。

      年轻时候的婆婆还可以帮屈养利带带孩子,做点家务。“我儿子就是婆婆一手帮忙拉扯大的。”为了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屈养利就在北郊开了个粮油店,靠着勤劳肯干、踏实诚信,小买卖做得很有成绩,于是,她便把老人和孩子一道接在了身边。一直到前几年,儿子自己成家了,婆婆也说想要回家乡了,屈养利二话不说,关掉已经客源稳定、收入不错的小店,带着婆婆回到韦兆南村,奉养老人晚年。当问起她关了店后悔不?她说:“这有啥后悔的,我们现在只有这一个老人了,把老人没有服侍好,到最后才是后悔。” 

      婆婆身边善解人意的“软柿子”

      说起屈养利和婆婆是怎么相处地这么融洽的,邻居们都说“她婆婆脾气大着哩,有时候还敲打她,她都不说啥,光笑。”

      “我婆婆年轻时候是个能行的人,虽然是个小脚,但是干事利索、雷厉风行,就是脾气比较暴躁,有时候容易燥气,不过,我只要哄哄就好了。”说到婆婆的倔脾气,屈养利憨厚地笑着介绍,正是这份憨厚,化解了婆媳间的摩擦与隔阂。年轻时候,婆婆有时候闹脾气,不帮她带孩子了,屈养利一边照看孩子,一边做饭,做好了还背着孩子端着饭碗,满村子找婆婆吃饭,村里人都劝说,“再别生气了,赶紧跟娃回去,看这媳妇多好的。”事后,婆婆想通了,总也觉得不好意思,屈养利还劝说婆婆,“谁还没有个发脾气的时候,妈,没事,咱是娘们俩,怕啥。”

      “有时候,我掌柜的看不过去了,还说我是个软柿子。但是,我感觉,我妈生气也就是因为她太孤独了,身边只有我可以说说话,如果我再跟她对着来,她该多难过。”说到这里,屈养利满是对婆婆的心疼。 

      像对待孩子般伺候婆婆

      如今,屈养利的婆婆已经是96岁的高龄了,在她的日夜陪伴与照料下,身体还很硬朗。由于年事过高,婆婆腿脚已经不太方便,人也时不时犯糊涂,屈养利像对待孩子一样服侍婆婆、哄着婆婆。

      “人老了,难免有些糊涂,一天总喊饿,我就给我妈计算时间,最多吃五六顿,中间间隔三四个小时,这样她不饿,也能供得上。”婆婆牙口不行,就把饭菜做得软软的,婆婆喜欢吃新鲜蔬菜,就专门到地里去采摘新鲜的,屈养利总是能换着花样地给老人做饭食。每天凌晨四点钟左右,老人就醒来了,拍拍身边熟睡的养利,说“我饿了。”屈养利立刻机灵着钻出温暖的被窝,简单梳洗后,为老人热个自家蒸的软和馒头垫垫肚子,然后就开始了忙碌的新一天。上午八点钟,估摸着老人该饿了,给蒸个鸡蛋羹;上午十一点,给老人喂点小米稀饭;中午两点,给老人弄碗细软的面条;下午五点,再给老人炒点软和的新鲜蔬菜;晚间八点,再为老人喂点稀饭,帮老人擦洗后边伺候老人休息了。

      除了给老人做饭喂饭,日常里,屈养利还要每天为老人测量两次血压,参照血压浮动,给老人按需求服药;老人弄脏弄湿的衣服裤子、床单被褥抽空就清洗晾晒;家里家外打扫干净,还照顾好婆婆一直以来最喜欢的“小花坛”;天气好了,屈养利总喜欢扶着老人到街面上人多的地方,晒晒太阳,“老人都喜欢热闹,去晒太阳时候,高兴得很”;天气不咋好了,就娘俩呆在家里,给婆婆梳梳头、捏捏腿。在生活的点滴里,屈养利都倾注了最大的耐心,都充满了爱。

      为了陪着快百岁的婆婆,屈养利几乎不怎么出门,“我妈年龄大了,身边离不得人啊!”有时候需要出门帮婆婆买个药,她都请大姑姐过来帮忙暂时照看。“我这个弟媳妇对我妈真是没啥说的,比我这个亲女子都好,有她在我妈身边,我妈心里都特别踏实。”大姑姐的夸赞是发自肺腑的,“妈年龄大了,有时候说的话我们都听不懂,只有养利能听懂,能跟妈搭上话。”

      正是在屈养利细心的照看下,婆婆96岁高龄,除了年迈行动不便、有点血压高之外,其他都很健康,屈养利的丈夫经常感慨地拉着她的手说:“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遇到了你。” 

      以身作则,让孝行星火相传

      孝行,是最具感染力的温情。在屈养利的带动下,她的儿子、儿媳也非常懂事,对待家里的老人、长辈孝敬谦让,对待村里的乡党热情友善。由于屈养利常年陪着老婆婆,无法帮忙照看自己的小孙子,心里总是对儿子小两口怀有歉疚,每当说到这儿,儿媳妇就劝她:“妈,你把咱奶照看好,就很辛苦了,就别总操心我们了。”说到这里,屈养利的心里也是暖暖的。

      当说到要把自己评为“孝亲敬老“道德模范,屈养利不好意思地笑了,腼腆地说:“我想,‘孝敬长、尊老爱幼’是咱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儿女们应该做的,孝顺长辈了,夫妻也更和谐,儿女也更懂事么。这其实没有啥,都是我应该做的。”

      屈养利的孝顺,不仅仅是一天的陪伴,而是三十多年的日夜相守;不仅仅是一声“妈”的呼唤,而是发自肺腑地把婆婆当作亲妈;不仅仅是生活中的扶持与帮助,而是倾注了爱的彼此接纳。用韦兆南村党支部书记的话来说,就是:“有这样幸福的晚年生活、这么贴心懂事的儿媳妇,再有几年,咱村就能有一位百岁老人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陕西好人”陈巍陈珊
      • 下一篇: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张伟峰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18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自己的网站.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