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遗落的乡愁——薛战柱画的文学趣味(张军峰)
我与战柱先生不很熟。十多年前去过一次他的村子,是古镐邑之地,位于古昆明池畔。知道他是一村之长,也是村里墓园的老板,当时似若也知他画画,记得有几幅寥寥几笔很传神的花鸟,有一些印象。
近年常在一些刊物发现他的画作,惊诧他的用笔线条简捷,着墨有味,画境有趣,已非从前。这次听说他将举办新出画集首发式暨研讨会。更源于他前些时候 《艺术长安》杂志的一组乡村野趣的画作。再次见面时,竟也如故。
惊叹薛战柱独辟蹊径,已形成了属于泥腿柱子独特的风格。
会上,诸多专家多有褒词,也并非为客套之言。诚如著名画家张之光说:薛战柱的作品取材贴近生活,能勾起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造型稚拙,意趣横生。
战柱先生近年来创作出了大量具有泥土馨香的、反映劳动人民生活情趣的作品, 这种从心底流出的画作,不造作,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物我两往,天人合一,人物可爱,风格幽默。在长安、在陕西都不多见,独树一帜。难怪做过民政厅领导的也是书画同道的郭青凡在研讨会上说,追溯五十年在民政部门是没有的。
其实专家所说,无不中肯。
我要说两句其他的话,无关画风,无关笔法,薛战柱的画,每一张俱是我们儿时的经历或田间现实生活中的意趣之事;每一篇都是童年以及乡村的回忆;每幅画,都能勾起淡淡地乡愁, 如今久居城市,乡愁像那袅袅的炊烟渐渐的淡化,而他的画,能勾起人对故乡、老家的回忆。
画中内容几乎每一篇都可以写成一篇散文。
譬如医马图,题为:生产的马儿得病了,全队的社员们都心疼呀。是的,牲畜是耕作的主力,是劳动人民的命根子,怎能不心疼。这样的画面和配词深深地勾起了人们对生产队年代的回忆。
又如狗舔勾子省得擦,那年月谁也不讲求个卫生不卫生的呀。画中母亲抱着幼儿拉屎粑粑,黄狗舔着屁股,童趣儿提时代跃然纸上。
一副念饵近毙图,画的是趴在树下支一筛子放上谷子牵一根长线诱麻雀的情形。每个过来人看后都会想起那时的自己,会对着图娓娓道来。
对火图画了耕地间隙,两人放下耕牛,坐在田垄上抽一袋烟对着火,这是父辈的景象,多么形象。
还有一副雷子炮,画于丙申除夕夜,图上一人正点一大雷子炮,想点又怕,另一人掩门偷窥,连狗儿也吓得跑开了。童年时代过年放炮情景让看者会心一笑,多少童趣眼前掠过。诸如此类很多很多,每一幅就是一篇文章,就是一篇回忆的散文,那年那月的情景像电影一样瞬间涌出,思绪不自觉拉向农村,拉向故乡,拉向老家。
近日他的一副秋收冬藏,让我回味无穷。画的是一家人在老树上架苞谷棒子。老子在树上垒,妻子在树下递,儿子女儿运送。这活我干过,我家的院子几棵树都架满了苞谷,到了冬天临近,才从树上扯下来,剥成颗粒,后来都是机器打颗粒。这幅图让我想起许多劳动的场景,也感慨劳作的不易。
我想小学初中的看图写作文用这样的图再好不过了。因薛战柱的画作含着淡淡的乡愁,是对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很好地追忆。
虽然这些都是画作,却俨然能做成一篇佳文。我还试着想像他可以把画册精选一部分,每一幅画配一篇散文,当更加有趣,作文可以网上征集,当然也可以自己写。
所以说薛战柱画里的文学趣味难能可贵。这就是他不同于别人之处,我因而不觉得他是个农民,泥腿子,他是一个不善言表却有着丰富思想的农民,文化不因职业而定义,他是一个文化人,他是一个有绘画语言的文学大师,至少他是一个具有文学素养的画家。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你从我家乡的沣河打马穿过
- 下一篇:散文:白鹿原的麦子黄了(张军峰)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