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所认识的邓答武和他的燕玲自乐班
记得第一次和邓答武打交道是2010年我邀请他看戏,他答应后没有来,浪费了我几张戏票,我的确有些不爽,有一种“热脸贴了个冷屁股”之感,旋即在心底一颤,思忖着,这的确是一个性情中人,不做违心的事,竟然连一个初次对自己有好感的“准朋友”都敢拒绝!经验告诉我,这样的人往往认准的事能做到底,会做出名堂的。虽然他事后给我打了个电话表示了些许歉意,我又在电话里埋怨了他几句,他只是呵呵的笑,也算释然了。放下电话,我自责起来,想起了张进财用三轮车拉着我的扬琴请我到玉祥门老邓的摊子唱戏,我去了一次后不也是拒绝了张进财的第二次邀请吗,这也算是间接的拒绝了老邓的邀请,一报还一报,也算扯平了事。事后有大半年没有和老邓联系,一次偶然想起来老邓,给他拨了个电话问他现在在哪里活动,他说在大明宫,叫我没事来打扬琴,就这,也算是缘分吧,一直玩秦腔合作了这么些年,自认合作愉快,搞出了点名堂,收获颇丰。
邓答武,秦腔板胡琴师也。他,中等身材,富态的身躯,争光发亮的高额头,好像时刻迸发着秦腔的灵感,隆起的肚子好像隐藏了众多的秦腔元素,他总是一副乐呵呵的弥勒佛像。最欣赏他拉板胡到得意自如处,闭眼微笑,摇头晃身,陶醉其中的姿态,那简直是一种享受啊!他的人品不用我说,你单看他周围的秦腔人才就可知晓,他的琴艺如何,那些折子戏演出效果可告知你一二。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的,一个自乐班,要做出成绩,只要搭好架势,学会聚拢人心的绝招就可以了。民间有的是人才供你来用,你为人处事的好坏,是用业绩来体现的,业绩好了又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投奔麾下,形成了良性循环,班子要想不兴旺都难。其实说白了,有了好的领导方法和用人绝招,就要讲究鼓师和琴师的水平了,这两个人强,班子就强,这两个人固步自封,满足于现状,就会阻碍班子的壮大,甚至于好的下手也会离开去另攀高枝。我庆幸,我在燕玲自乐班遇到了善于聚拢人才的领导,遇到了善于钻研业务的鼓师和琴师,因为,他们深深懂得“打铁还得自身硬”的道理。夸燕玲自乐班,不是它十全十美了,它排出的戏固然略显粗犷毛糙有余,细腻委婉不足,但我偏爱它有旺盛生命力的趋势,有蒸蒸而上的气势,有不甘平庸的姿态,有敢超人先的思维,有创新脱俗的理念,这些已弥足珍贵。
可能,我天生就是给板胡琴师当下手的料,一个偶然的机会,爱上了扬琴,在同行的怂恿下买了一台扬琴,不知不觉入了此道,竟然糊里糊涂像模像样的在自乐班做了专职扬琴手。我想,既然被自乐班的头把弦师傅认可,我就安心当他的左右手吧,安心了一段时间,感觉秦腔的老腔老调实在是“亮扬琴”的地方不多,随着我琴艺的不断提高,欣赏水平的日臻成熟,我越来越有一股冲动,极力想在秦腔戏里为扬琴挣得一席之地,顿觉老腔调的平庸和无聊,就自觉不自觉地在家学了好多设计唱腔段子自娱自乐,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给老婆用板胡学着伴奏,鼓励老婆学了好多新段子戏,倒也觉得其乐融融。尤其新设计唱腔那曲子引板的优美动听,弹拨乐器的和声间奏,旋律起伏跌宕的过门渲染,都赋予了古老秦腔新的生命力。我作为搞弹拨乐器的怎能不向往神驰!
我深知,秦腔终究是众多人一块玩弄的综合艺术,我必须走出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寻觅能发挥自己作用的班子,融入能提升自己能力的戏迷群体。于是,我不拒绝别人的邀请,尝试了好多自乐班,一有这些新段子戏,我就来劲,获得了好多自乐班的认可和好评。我自认自己是个有个性的人,不甘心不进则退的原地转圈圈式的搞秦腔,玩也要玩出个名堂来,不符合我欣赏胃口的自乐班我就提不起精神,也曾近婉拒了好多班主的邀请,过后和他们一探讨一交流,共识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必然的趋势。若果把自乐班分成一二三年级的话,难道叫人连上几年一年级不成?!总得往高年级升吧!和燕玲自乐班能合作长达五六年之久也算是有缘相聚,也算是我寻寻觅觅,找到的心灵归宿吧,我十分珍惜这种缘分。
燕玲自乐班的琴师邓答武爱定谱秦腔新戏这点和我正好吻合,他的琴艺日渐精进和地道,拉出的旋律味道日臻醇厚,自认在他身边打扬琴来劲有气势。最喜欢这个班子排的《新夜逃》和《四贤册》确实令我过了一把戏瘾,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扬琴的作用,有一种成就感。值得一提的是,排练的李继祖给爱妻马友仙量身定做的秦腔《窦娥冤.托梦》一折戏,很有难度,好几处前奏音乐的节奏变化,音域起伏都很大,好多处过门都是需要耍板胡快功的高难度旋律,也难为邓先生了,他生生的把它啃了下来,可见在背后下了多大的功夫,能达到今天这个效果实属不易。其实,这个戏排练的时候,我因故一次都没有参加,如果说我能一拍即合的融入戏中的伴奏,自然有我提前就爱这个戏,在家念着、练着、唱着的基础外,最重要的是与我和老邓多年的合作形成的默契分不开的,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别人没察觉到的瞬间犹豫我都能觉察到,随即一个有骨感的音符敲下去,老邓迅速就会踏入正轨,流畅的伴奏下去。说来也有趣,好几次演出《托梦》,每每到了高潮的旋律,我都会敲断琴弦的,可能是太投入、太忘我、太得意的结果吧。
老邓相信我给他的帮助,我也欣然答应他分配的任务,叫我记戏谱,虽然记的戏谱不是那么完善和标准,只是个提纲挈领般的东西,但是经过自乐班全体同仁的努力,还真是有鼻子有眼的捣鼓出来了一出又一出折子戏。我反复听看秦腔视频,不断推敲音符,既提高了我的记谱功夫,又提高了我的乐感。还要感谢老邓和他的燕玲自乐班一如既往的相信器重我,要不然我哪有动力来克服惰性去一头扎进视频中去扣抢那些跳动的秦腔音符呢?!以下这些好听好看的折子戏,就像在燕玲自乐班变戏法似的横空出世了,诸如:大气磅礴,荡气回肠的新《夜逃》;热耳酸心,凄婉梗喉的《四贤册》;感天动地,扼腕长叹的《托梦》;惊动苍天,雷劈不孝的《盼子》;啼笑皆非,寓意深刻的《瓜女子》;唱念做打,灵动雅致的《拾玉镯》等等。看着这些生龙活虎的折子戏活跃在各种演出舞台上,我从心底由衷的自豪和满足,因为这其中也有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可以想象,一个松散的秦腔自乐班组织,靠个人爱好,自发的排出了这么多戏,虽然还比较粗糙,还需要润色的地方很多,但多次演出得到的好评效果,就足以说明一个草台班子的“剧团”雏形已经显现。可以肯定的说,“西安燕玲秦腔自乐班”如今已经华丽转身变成了“西安大明宫燕玲秦腔艺术团”了,这个名称的确是实至名归。
你不信,赶快去看看西安电视一台的《大秦腔.我来亮一嗓》栏目最近的热播吧!“西安大明宫燕玲秦腔艺术团”十二个大字醒目地闪现在协办单位一栏里,当你看了这几期的播放后,你自然会掂量出来这个班子的轻重,希望广大有秦腔艺术细胞的戏迷踊跃加入我们的队伍!人常说,高手在民间,只要像邓答武那样不辞辛苦,拿出认准秦腔“一条道走到黑”的精神,老天是不会辜负这样的有心人的。我就佩服这样永不知足的有个性之人,和这样的人摸爬滚打,把玩爱好,淘宝秦腔,切磋艺术,痛快至极。说不定哪一天,一觉醒来,连自己都惊奇了,哇!一不小心在国家级旅游胜地——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广场上,一个“西安大明宫燕玲秦腔艺术团”的金字招牌已经把我们拔高到秦腔的艺术圣殿里信步徜徉呢!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评论)活在他人眼中只是镜花水月
- 下一篇:(散文)迟到的挽歌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