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男儿的底线是血性
说到血性,人们很快就能想起战争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中》的“男一号”李云龙、石光荣和姜大牙。这些远去的英雄再现在文艺作品中,虽然带有不可回避的历史局限、抹不去的艺术修饰效果,但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忠勇之义、豪侠之气、铁血之势,却丝毫掩饰不了他们所处有那个年代横刀立马、叱咤风云的英雄本色, 这种本色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就是四个字:男儿血性!无论历史怎样发展,时代怎样变迁,男儿血性、英雄本色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磨灭的精神元素和文化底片,任何恶搞和污蔑英雄的行为,都是对一个民族形象的矮化、对民族精神和亵渎。
有人说,当今社会,和谐是主流。战争年代那些打打杀杀的火药筒脾气、两句话没说就要和人动手的匹夫之勇,最多只能算作是草莽和山寨,绝不可以和血性相提并论同日而语。更有甚者,在一些文艺作品和旅游场合中还出现了恶搞英雄、污蔑英雄的事件。对这样的观点、这样的事件,我既不苟同,更要坚决反对。面对现今的人们对历史对昨天的态度,我们不禁要问,昨天刚刚过去,好日子还没过几天,怎么可以这么快就把民族的历史和英雄的血性踩到脚底?抗战开始后的一个时期,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何其张狂,他们经过几百年的精心策划,在较短时间内就把中国东北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并狂妄的叫嚣要呑并整个中华,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一大批李云龙、石光荣、姜大牙挺身而出,冲到抗战最前线,与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的浴血奋战。抗住了铁蹄,挡住了逆流,战胜了敌人。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或者很少有这样一大批铁血英雄,中华民族里的一些败类、亡国奴里的一些“精英”也会粉墨登场。阴阳自古都是平衡的,伪军大量出现汉奸层出不穷也不是没有过。
时过境迁,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再来讨论血性,更多的是想通过血性里面包含的豪情、侠气、诚信、智慧、理性、冷静、原则和道德层面的一些元素和闪光的东西,弘扬人性中的真性情、真修养,更好地传递社会正能量,从而使整个民族的担当精神、负责态度和刚正不阿的精神根基更加坚固,在风云变幻的潮流面前少一份软弱和浮躁,多一些刚强和勇敢。
血性的基础是德性。从古到今,国无德不兴,军无德不强,人无德不不立。血性,是一个民族、一支军队、一个单位精气神的魂魄。一个没有血性的民族,迟早要亡国灭种;一支没有血性的军队,必定要在战场败北;一个没有血性的男人,注定要成为十足的窝囊废!历是史最好的昭示,血性是英雄身上最突出的品质。翻开历史,铁血男儿的形象都与铁血、边关、战争紧紧的连在一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等流传千古的军旅诗歌,无不折射出男儿丈夫的理想抱负和血性豪情。这样一种从古到今薪火相传的巨大精神力量,就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崇高品德,堪称国之大德、民之根本。正是这样一种充满了正气和血性的民族精神,才使得中华民族久陷于苦难而不沉沦、饱受外族入侵而愈战愈勇,虽然筚路蓝缕,却也瑰丽辉 煌,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一抹亮丽的风景。当今社会,说到德性,最大的德性首推信仰。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每一个人的价值追求。每一个有灵魂的正常人,都有自己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并且都有为之奋斗、努力的原生动力。这样一种从古自今一脉相承精神,延续着中华文明的火种,奠定着民族进步的根基。“天有正气日月明,地有正气五谷生,国有正气能昌盛,人有正气成大业。”苏武牧羊不失节义,文天祥被俘不丧志气,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杨靖宇宁死不屈豪情尽显……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没有一个不是信仰和血性的彰显。可以说,信仰坚定,血性张扬,驰骋疆场所向披靡。和平年代做人处事一路畅通;没有信仰没有血性,大敌当前一击即溃;没有信仰和血性,做人做事一塌糊涂!无论历史的车轮进入什么时代,有国才有家、有民族才有百姓,有奋斗才有成功这些浅显的道理应当被整个民族重新信仰,向上向善的信心必须重拾,民族精神和民族血性必须重塑。唯有把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性和品德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在国可圆“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在军可练虎狼之师,广布雄威于四海;在人可成顶天立地,敢于担当,在大是大非面前彰显男儿本色。
血性的支撑是理性。血性和理性似乎是一对矛盾。但血性不是任性,不是头脑发热、热血沸腾,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血性需要理性的支撑。理性就是运用智慧韬略、讲究方法和操作艺术。因而,血性应当是理性加自信、责任加担当。没有理性的支撑,血性就是不计成本的死打硬拼,就是情绪激动的冲冠一怒,就是只图一时痛快的匹夫之勇。理性从何而来?理性从知识中来,苏轼有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国的读书人历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最终实现抱负的有效途径。在我看来,书籍是一张心灵往返的船票,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获得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读书会使自己的内心更强大——“知书达理”就是这个道理。通过读书扩充知识存量、盘活大脑“库存”、提升精神境界,不失为积攒底气、积累智慧的好方法。常读书的人,日积月累地坚持下去,就会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理性还从修养中来,理性就是堂堂正正、坚定不移,外圆内方或者行圆智方。有学者研究证明,灵魂需要修养,血性更要涵养。因为,不养灵魂就没有灵魂,思想脱骨必致行为脱轨。没有德性就会血性尽失,血性尽失必然见利忘义。当今时代,公众呼唤大德,社会需要血性。人的德性、血性需要修练、需要涵养、需要提升,公众道德社会风气需要净化、需要凝聚、需要重整。唯其如此,人之大德、民之大善、公平正义方可彰显,国家振兴、民族复兴才能梦想成真。
血性的底线是本事。血性来自底气。艺高人胆大,勇敢的心离不开智慧的头脑和钢铁的拳头。现实生活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凡有些能耐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点个性、有些特点,这些个性和特点就是血性另一种表现形式。在新的形势下,人人都知道,“本领恐慌”、能力不强是最致命的不足最要命的短板。打铁先要自身硬。自身过硬,治国则人心所向,治吏则风正月清,治军则令行禁止。“帅主敢下河,士卒敢把龙王捉”。一支部队有没有血性、有没有战斗力,往往是由指挥官的性格与气质决定的,指挥官如果是李云龙,这个部队的士气、秉性、性格、战斗力必然就是“独立团”!同样道理,一个单位有没有影响力,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也是由领导的能力与素质决定的。如果领导干部酒量比胆量大得多、口气还没有底气足,必然遇事缺乏主见,不敢担当,叶落担心砸头,走路害怕摔跤,下海又怕呛水。这样的人如果担纲挂帅,丢掉钻石找顽石、拿着金砖找板砖的洋相和蠢事绝不会是偶然肯定是必然;这样的人如果上了战场轻则临阵脱逃,重则变节投敌,何谈血性?腰杆不硬、没有血性,说到底还是没有掌握看清形势、廓清“迷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长期蓄积而成的能量和动力,缺乏对事物认知、把握、驾驭的能力素质。手里没有“杀手锏”、做人缺少“金刚钻”这两个“硬伤”和“短板”也许有人一辈子也不会看到,一事当前心发慌、腿发抖当然是正常现象,挺不起来、冲不上去也在预料之中。因此,血性之火,必须要有过人的胆略、过硬的素质来“助燃”。没有大气魄、大胸怀和真本事,说破大天也不会有血性。要有血性,首先得有骨气。人活世上,环境复杂,傲气不可以有,但必须要有傲骨!培养血性必须防治软骨病,需要通过学习补充精神之钙,不断增加骨胳的硬度,增加钢性;需要历练磨练骨胳的强度,做到百折不挠。惟其如此,方能担当起男儿的责任,承担起国家、社会、家庭赋予男人的重托。
2015年11月30日改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