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书法家张新生北京“孤鼎”展览归来谈“孤鼎清音”
2015年2月5日晚,长安书学院院长张新生老师刚从北京参加完“孤鼎--赵冷月、党黉、徐冷庵、张新生研究展”开幕式和演讨会回到西安,便接受了我的独家专访。画家孙启高和陕西年青的书法教育工作者张雷在场参与采访。
张新生老师简单回忆了光年艺术机构主办、北京宋庄君禾空间承办的“孤鼎--赵冷月、党黉、徐冷庵、张新生研究展”基本情况。他首先感谢展览策展人、陕西青年书法家陈量和发起人、陕西省书协副秘书长何效义等人,更感谢著名书法教育理论家沃兴华、曾翔能够参加展览演讨活动并做重要发言。
张新生老师首先向记者解释了“孤鼎”展览的历史背景。
“孤鼎”的发端首先来自于对艺术史的怀疑。以书法作为引子,企图将书法史中不能够让人们看到的东西拿出来评述,这基于理想主义的出发点,以专业的审美作为判断,书法的传播成为一个新的话题,书法当下的尴尬处境,亟需我们展开新的对话和讨论。历史的遮蔽和篡改再一次让我们发问:书法史是书史还是人史?“孤鼎”作为一个文献研究活动,将赵冷月、党黉、徐冷庵、张新生并不为众人所知的作品和文献资料进行整体交流,展开新的关于书法创作理想的对话。
张新生告诉记者,“孤鼎”话题在学术圈内讨论已久,由光年艺术机构发起,包括石蛞空间、君禾空间支持的民间艺术项目“回乡证”计划早都介入“孤鼎”话题。“回乡证”是一个综合的艺术交流计划,从学术思想和当代艺术两个角度去亲近和挖掘那些被遗忘在民间乡野的历史,进行传统文化和当代性的文化比较,开展的活动横跨社会思想,传统文化,视觉研究、人类学思辨、当代艺术等各种领域,形式也从演讲、讨论、展览、放映、工作坊,一直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整理编辑和出版。“回乡证”也是独立艺术刊物《光年》的一个重要栏目。
这次展览,在陕西书法家陈量、何效义等人的策划下,终于将“孤鼎”话题变成现实中展览项目。首次选中赵冷月、党黉、徐冷庵、张新生四位杰出的民间书法大家,并将他们的作品正式隆重推向社会与收藏机构。鼎,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最尊贵的礼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孤鼎乃是对一个时代被遗忘的尊贤的沉重缅怀。在当代书法创作及理论上卓有成就的书法家沃兴华、曾翔两位先生,参展的艺术家徐冷庵、张新生两位先生,党黉先生的老乡及他书法作品的收藏者、艺术家何效义先生,赵冷月先生书法作品的收藏者、艺术家柴天鳞先生。策展人和艺术家以及收藏者共聚一堂,他们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谈论书法史被长久忽略的历史和现实,如何进一步改观这种偏差以及当代的媒体应当做怎样的努力。另一方面,这个展览艺术家的作品、生平和展览的策划是否意味着历史遗忘的现象被重新讨论的开始,以及,具有独特个人面目的书法创作在当代如何实现传播和审美的理想。由此是否能够提出重新审视书法史、书法创作、书法审美的新理想。以重新唤起那些被以往忽略的大师或乡贤的当代挖掘,从而反思自身历史及自身问题的综合项目。
张新生老师是我熟悉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和长安书学院院长,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接触日本书道特别是前卫书法后,触及灵魂,于上世纪90年代初就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现代书法创作中,至今不渝。批判者有之,赞扬者有之。但著名书法博士、西安工业大学书法教授傅汝明认为,张新生老师对书法艺术的探索与创作具有独到性与特殊性,他的书法艺术将会在陕西书法史上留下浓重一笔和留有一席之地。
张新生老师正式告诉我们,在“孤鼎”展览演讨会上,著名书法教育理论家曾翔告诉他,让他坚持自己的书法理论创作,别人认为写坏的字,都留给曾翔,由曾翔老师给他金钱。他还说,现如今的书法家为了生存,不得不撰写符合市场的作品,结果市场被江湖书法家所占据,这种现状很残酷很难让人接受。张新生老师还建议国家层次上根本改革书法教育现状,以改变中国当前书写汉字难的残酷现实。毕竟,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现如今电脑普及,汉字书写水准越来越低,不在国家层次上主导书法艺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将危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
我们有理由相信,关于书法“孤鼎”话题 与理论,必将得到社会层次上的更多认可支持。(西部书画 顾克美)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