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禾塬战国秦陵园遗址考古再现“天子之乘”,专家表示“堪称中国第二大墓”
大量珍禽异兽骨骸面世,马具上刻有文字“五十九年”、“左厩”。这座曾以发掘“天子之乘”而轰动一时的神禾塬战国秦陵园遗址,在2007年完成第二阶段考古发掘后,显得愈加神秘。
“亚”字形大墓堪称“中国第二大墓”
2005年,为配合西安财经学院长安校区的建设,省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神禾塬战国秦陵园遗址”。2007年,考古人员完成了神禾塬战国秦陵园遗址第二阶段的考古发掘,主要清理了陵园内北区大墓周围的13个陪葬坑,并完整地揭露了陵园南区的建设基址。
神禾塬战国秦陵园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南郊,布局规整,分为南、北两区,设有五门,整座大墓的陵园占地约260亩,南北长
“六马一车”彰显墓主显赫地位
2006年,考古人员在一陪葬坑中发现了一车挽马六匹的“六马一车”。在去年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再次在另外的陪葬坑中发掘了两个“六马一车”。“在我国,目前只有在洛阳东周王陵、湖北九连墩战国古墓群内和神禾塬战国秦陵园遗址发现了天子驾六,可见墓主地位之显赫。”
大墓陪葬坑损坏严重
据考古人员介绍,神禾塬大墓陪葬坑均遭到严重盗扰并焚毁,但依据未经扰动或残留的马骨遗骸及车件痕迹,可以看出部分坑内陪葬车马数量较多。
在近期的发掘中,他们首次在陵园发现了一个埋有动物活体的K12坑陪葬坑,称为“珍禽异兽坑”。“在坑内,发现了许多珍禽异兽的骨骸,共有16个个体,有豹、熊、猿、羊、鸟等动物。这次这么多珍贵的动物陪葬,显得十分罕见。”专家认为,可能墓主生前喜欢打猎或者爱好动物,死后,专设动物陪葬坑。
众多“茧形壶”让人震惊
在这次挖掘中,在一陪葬坑中出土了20多组大型的“茧形壶”,像蚕茧形状的容器。首次发现的“茧形壶”个体特别大,高达六七十厘米。
修复好的灰陶茧形壶非常“气派”,“茧形壶”还刻有弓箭、官署、纪年、地名等文字。考古人员说,其用途可能是装水、酒或者粮食的。一次出土这么多“茧形壶”在全国考古发掘中都是十分罕见的。
出土文物首次发现刻有重要文字
省考古研究院专家张天恩说,在这次出土的马具等文物上首次发现刻有“五十九年”、“左厩”等重要文字,为深入研究该陵墓时代及主人提供了新的资料。
张天恩说,目前对该墓墓主人有多种猜测,大约可分为四个: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秦二世、秦公子或者周赧王。出土铜器所刻文字“左厩”,“左厩”在秦始皇陵园也曾出土过,厩即房子,仅有帝王陵墓可以如此设置,此地出土说明该墓级别极高,大致也是帝王一级的人物。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王曲城隍庙祭祀庙会 申请国家级“非遗”…
- 下一篇:神禾塬大墓墓主可能是东周赧王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