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杜陵游记
我放下电话,带上相机,到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三益村906路公交车终点站和每小平老师会面,然后向北步行到东伍村,走进了西安市西汉帝陵保护管理中心和明秦王墓(隐王朱尚炳墓)的大门。一进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四尊约两米多高的明代大臣人像石雕和八匹高约一米八左右的骏马石雕,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每老师说:“好记性不如淡墨”,他随即把明秦王墓的有关内容及明代石雕,作了简要的记录,我举起相机,相互为对方拍照留念。
离开这儿,我们边走边谈,继续向北步行了1里多路,来到了杜陵遗址公园。
杜陵被万亩林带包围着,10多米高的杨树、柏树以及杜陵周围的的桃树、石榴树、葡萄树、日本柿树等,简直让人无法看清杜陵的真面目,后经多方打听,在一位老者的指点下,在仅有一米多宽的柏树林道向东走了约50多米远,才看到了真正的杜陵。
据介绍:杜陵是西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9年)的陵墓,位于西安市东南的杜陵原上,曲江新区三兆村以南,长安区大兆街办东伍村、甘寨堡、甘寨村以北,当地人俗称“三兆大冢”,始筑于西汉元康元年(前65年)属于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陵陵园呈正方形,每边墙垣长约433米,封土居陵园正中,现存高29米,底每边长175米,顶每边长50米。
汉宣帝刘询,原名病已,字次卿,武帝的曾孙,在位25年(前74年-49年),是西汉第十位皇帝,是中国的政治家。宣帝执政期间,奖罚分明,启用人才,对内重视吏治,整肃朝政,轻徭薄赋,与民修养,对外联络西域36国,使匈奴称臣归服,边患平息。为了发展西域生产,设置了“西域都护”,保证了丝绸之路的商贸畅通,西汉国势呈现出兴旺景象,史学家称他为“中兴之主”。
我们沿着杜陵西边陡峭崎岖的羊肠小道,小心翼翼地爬到冢顶,只见冢顶和冢四周长满了一米多高的酸枣树,不从原路走,酸枣刺扎的人根本无法通过。
我们二人站在29米高的杜陵冢顶,极目四望,万亩林带---西安的绿肺,怎能不让人为之惊叹,为之折服,绿色西安,绿色陕西,简直是太美了,太了不起了。
向东南方向望去,是他的王皇后的陵墓,俗称“二冢”,再向前就是他的大臣们的陪葬墓---三冢、四冢、行子冢,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向正南方向远眺,蓝天白云,一望无际,虽然天气闷热,酷热难耐,但当我们看到巍峨、美丽的大秦岭---终南山绿色一片,清晰可见,令人顿觉心清气爽,心旷神怡。
向正西方向遥望,只见从东南方向飞往咸阳国际机场的大型客机,时不时地从远方头顶飞过,让人觉得好像离天近了好多。
极目正北方向,最近的是三兆村的民居---楼房,不仅式样美观,鳞次栉比,而且以四、五、六层居多,三兆人把多余的楼房出租,赚取房租费,弥补家用,提高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另外,三兆村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花灯村,他们祖祖辈辈以农为业,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西瓜为主。农闲時整年作花灯,把作好的花灯收存起来,等到腊月二十四、五开始,一直卖到来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有不少人家都办起了花灯公司,有些人家还把花灯拿到国外去做,销往海外,赚取外汇。
从三兆村的东北直到浐河西岸的林带,是近年来花巨资才新建起来的旅游景点---中国唐苑,这儿真山真水,景色秀丽,气候宜人,游客经常在这儿休闲娱乐,享受西安美食,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再向西北方向远望,唐代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大雁塔和去西天取经的大唐高僧玄奘铜像,以及大雁塔北广场的音乐喷泉,也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难以抹灭的印象。
看完这些美景以后,我们开始向冢下走去,在冢南有西汉宣帝的的六、七块墓碑,因风吹日晒,年久失修,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有一块上书“西汉宣帝杜陵”六个隶体大字,还能看得清楚。
西安市西汉帝陵保护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为了保护杜陵墓碑的安全,在六块墓碑周围加装了铁栏杆,防止游人靠近,有损墓碑安全,还给三块较大的墓碑用三角铁作了加固处理。我们在墓碑铁栏杆外围相互拍照,回家后立即撰写下“杜陵游记”一文,以作纪念。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诗歌)伟大祖国万万岁
- 下一篇:(诗歌)古稀感怀--“三个长安”誉全球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