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父亲的奖状
图为作者父亲的奖状 (崔彦 提供)
父亲一生最珍爱的东西就是他获得的两张奖状:一张是1973年碑林区人防指挥部颁发的奖状;另一张是1976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筹建处颁发的奖状。特别是1976年的这张奖状,上面写着“崔立忠同志1976年在筹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工程中,工作优异,被评为创新积极分子”。这是父亲一生最高的荣誉,他如获至宝,分外珍惜。担心丢了,父亲一直把它藏在客厅一幅“宽阔的”油画背后。每当心情好时就会把这张奖状拿出来美滋滋,笑眯眯地给我们讲述他在兴修兵马俑博物馆时发生的故事。虽然我们已经反反复复听过很多次了,但是父亲还是不厌其烦地讲述着这段历史。
在陕西省歌舞剧院工作的父亲,1976年被抽调修建兵马俑博物馆。当时姐姐不足8岁,我只有5岁。父亲没有考虑孩子尚小无人照看,义无反顾地背上简单的行囊奔赴临潼。为此母亲常常抹眼泪,家务重担要她一人承担。母亲当时还在西郊一家工厂上班,一天三班倒。多少次深夜回到家中,姐姐在反锁的屋里早已熟睡。我被迫送往长安老家,由外公和姥姥照看。父亲长年待在条件艰苦的临潼工地,夏天其他工友睡觉时他在大太阳地里干活,遇到狂风暴雨的天气时,他总是爬到被风吹起的简易工棚上用砖头一块一块地压住房顶上的牛毛毡;为了给工地采购钢材,父亲在嘉陵江畔一个库房里的乒乓球案子上睡了半年多时光……据说当时工地上的高音广播里经常会传出表扬父亲的声音。父亲惯于吃苦的作风赢得了“创新积极分子奖”。然而我却在乡下因为思念父母放声痛哭,爷爷奶奶拉着我的小手站在父母回来时必经的路口遥遥眺望了一天又一天……
父亲于2013年4月30日去世后,我和姐姐在清理遗物时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碑林区人防指挥部”这两张奖状已经不在客厅里“油画”背后了,而是被父亲转移到了另外一个更为安全的地方——家里地位最高的六开门大立柜上面,而且扣在一个大铁盆下边。这个“宝贝”用三层纸包了起来,最外边用一张报纸包了起来,最里边是一张牛皮纸,中间是一张红纸,最后用红丝线缠绕捆绑起来。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诗歌)春之歌两首
- 下一篇:(散文)祥和美丽的杨庄小镇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