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南书社--当代的“京派沙龙”
题记:
在物欲横流浮躁狂妄的年代里,人们在渴望着一种精神的归宿,渴望着能有一方净土安放日渐虚浮不堪的灵魂。物质的世界让人越来越活在沉重之中,越来越在自我的世界当中成为时代的玩偶和陪衬。就是这样,在时代发展的风尖浪口,总有一部分觉醒者,他们卸去伪善的面具,真诚而自然的活着,他们在传统之中坚守着一种内心的良知,寻找着安身立命的根本;在艺术的世界之中,完成着一次又一次精神上的自我超越,在学术之道上遵循着中国传统文士的务实与求真的精神,他们便是当代古城长安的城南书社中的一群年轻的艺术家们,他们来自于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却因为书法,让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心灵之约,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梦想,让他们相聚城南,以书道论精神,以学术共勉而墨色飞扬。书社历经四载,在以书法家王江先生的带领之下,不慕浮华精于书道,勤奋而务实,让这个年轻而富有灵性之气的社团稳健的成长着。如今,他们成为盛世长安文化大旗之下的一支生力军,是他们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文化的本真在于务实与坚守,看到了浮华之后的一片安宁之美,也看到了三秦文化未来发展的希望。
一
古城西安的冬天分外寒冷,正直寒冬腊月,新年伊始。元月四号参加完大长安文化艺术沙龙年会之后,我应长安作协副主席张军锋先生的邀请前往西安邮电学院南校区,参加城南书社的年会。在此之前,“城南书社”的名字早有耳闻,印象中那是一个读书的好去处。不求别的,但就那“城南书社”的名字,就具有浓郁的文化情调,让人心驰神往。其实,古代长安城南之地,一直是诸多文化因素的集结地。因为终南山的存在,使得许多文人墨客在古长安城南留下了他们的咏赞之调,唐代的祖咏就有“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的诗句。人的印象多半是不可靠的,此番结缘城南书社,让我一睹庐山真面目,城南书社——不仅是读书的好去处,更是一个纯净的学养之地。在这里,有一群人宁愿避开都市生活的热闹,而选择宁静;在这里,有一群人宁愿抛却物质的诱惑,而选择精神生活的企及。在这里,让我也真正看到了中国书法的源头,看到了中国书法的本真,懂得了书法其实是精神的一种回归与守望。城南书社,让人刮目相看。
城南书社,源自一个人的小小的念头,就是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再寻觅一些志同道合的书道友人,一起学书论道。后来,这个念头变成了现实,一个富有诗意和文化气息的名字“城南书社”,十七个精于书道的友人,两周一次的聚会……,一切都在进步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时光如梭,岁月如流,一晃整整四个年头悄然而逝,这个有着沙龙韵味的社团,在她的创始人著名书法家王江先生的带领之下,取得一个有一个骄人的成就,成为当今盛世长安的精神“地标”,让心存浮躁的文人望而却步,让真正的文人心驰神往。这不能说是一个奇迹,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下,文化成为商业的陪衬和附庸风雅之物,有多少当今的文人墨客急功近利而充当了文化商业化之下的玩偶,他们失去了根基,飘浮在红尘之中,没有了灵魂,失去了内心的安宁。城南书社,让所有书法当中最珍贵的、最质朴的元素在十七个人当中沉积了下来,安静了下来。他们,有着对文化的一片钟爱之情,对书法的一往情深。在这里,一切从头开始,从书法的源头寻找中国书法的精神之气,临摹读帖,互相切磋,谦逊恭让,和睦至亲,书法在这种氛围之下浸透在每个人的血液之中,让他们的身上多了许多难得的学养之气。因为爱,所以很纯粹;也因为爱,让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实,更高远。
那天,我们相聚城南,社长王江先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不善言辞但却有着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和极具时代精神想法的人。儒雅谦逊的外表,让人感到有着强大的亲和力。认真而严肃的表情,让人感到那是一个让人多么值得信赖的人。事实确实如此,书社十七个人聚到一起的时候,水平各有不同,王江先生以他特有的学者的风范,细心严谨的指导着每一个人,尽可能让大家在书法的道路上回归正途。他是这个社团的精神核心,他的影响力感染着每一个人,他用自己的书法实践在证实着中国书法的内力究竟在哪里。他勤于自勉,严肃做事,平和待人,让整个社团充满着凝聚力。王江先生的身上有着中国五四学人的精神气度,听他说话和风细雨滋润心田,言语之间不妄断他人是非,品书论道见解精辟。一个好的社团,不能没有一个好的旗手;一个优秀的沙龙文化,也不能没有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那么,城南书社在王江先生的带领之下,又有着怎样的核心价值理念呢?
沙龙文化,源自于欧洲,它是上层社会文化精英的聚会方式。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在中国一批有着文化先觉的知识分子从欧洲游学归来,执教于北京的高等院校。因为有着共同的文化认知度和相同的文化理念,他们不约而同的走在了一起,这里面有林徽因、郁达夫、废名、朱光潜、徐志摩等中国文化的精英人物,他们在一起或办杂志,或朗诵诗歌,或评点文章成为中国早期沙龙文化的代表。当年,从湘西一路走来的沈从文还在艰难的北漂的时候,得到了郁达夫的大力帮助,带领沈从文走进精英组成的沙龙,让沈从文在这些文化的先觉者面前崭露头角。后来,沈从文先生主编《大公报》副刊时,延续了京派沙龙的文化精神,文章贴近人性的去写,学问要传承薪火。他发现了萧乾,又带着萧乾一路走下去。京派文人的沙龙文化,传承着学术精神的道义,成就了中国二十世纪的那段最为经典的、让人向往的文化往事。如今,我们在城南书社也看到了昔日京派文人活动的影子,感受到了那份文化传承的厚重之感。当年,京派文人的沙龙,关注文学,关注美的人性,他们有着包容之心,传承之道义。那么,城南书社的当代文人,同样极具为艺术的纯粹的精神,有着包容和平和的心态,发现和梳理中国书法被丧失的精神气韵。
作家李辉先生说:“沙龙的价值,不在于参与者的多少,关键在于它拥有一种精神,一种气质,在于它的参与者变现出来的一种文人的性格。而这,对于文化的创造和人格的孕育是极为难得的”。城南书社,王江先生率领之下的十七人,无疑是在延续着民国学人的精神之道,无疑是当年京派沙龙精神在当代的一种延续。
二
案前放着的那本《城南书社——墨色飞扬十七人作品集》,我视为珍宝。薄薄的一本册子却浓缩了许多难得的文化要素于其中。在阅读这本册子的时候,我是怀着“高山仰止”的心态去领悟其中的韵味和内涵。我惊奇的发现,城南书社的十七人当中,每个人不仅拥有着书法的道义之神,而且更具备着极高的文学修养。在当代,能以如此的心境去面对书法,面对文化已经实属难得之举。这也让我更加坚信,城南书社能够走得更远。因为,文化是书法的核心,拥有文化的气质才能够健全一个文化人的人格修养。
社长王江先生的《散记灵沼、灵台》,本身就是一篇优美的文化散文。他热爱家乡,倾注于家乡的一草一木,文章当中透露着丰富的文化气息和一位文化人的浓浓乡情。学养深厚的王江先生,书法作品古朴典雅,有魏碑之风骨和汉简的拙雅之气。先生谦逊,在他的心里,故乡是游子难舍依依的根,是文化之所以厚重的本源。先生以“西周遗民”而自称,其意就是勿忘礼仪风范,以此鞭策自己,足见先生精神之高远。王秋惠老师,出生在秦岭北麓沣河岸边的北张村,那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造纸之村,相传当年蔡伦造纸就在北张,这样一个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村庄,让她浸染上难得的书香之气。为人师表的她,儒雅大气,在研究中国书法艺术上颇有见地。读她的文章,底蕴浓厚,质地朴实。赏王老师的作品,章法和谐,其小楷从汉隶中吸取养分,精致之处又不失笔力的坚韧。焦军昌先生,秉性沉稳,他的书法张扬着大气雄浑,苍劲有力的特点,细品之处,用笔娴熟不失古人之风,婉转之处犹如涓涓细流,老辣之处确如泰山之松稳健而到位。整幅作品气韵相通,磅礴之势扑面而来。难怪先生在谈及学书法的体会是颇有感想的说道:“我感觉学书法本来是件很快乐的事,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我虽不能热衷于投稿,但国展就像高考,入展你就进了大学的门槛,才会得到世人的认可……,但我坚信只有超越小我,超越了浅俗的功利得失,作品则会多些静气,少些浮躁”。有如此胸襟的人,他的作品也必然是精益求精之作。我的手头上拥有一副出自十七人之一的杨经国先生所写的书法作品:“冬至春来不觉远,寒塘勃勃待新生”,我爱不释手,当日先生书写作品时的稳重之气至今让我难以忘怀。毫不夸张的说,看先生写字是读懂书法的一种享受,每一笔都力求到位,每一个字都是认真严谨的写进去。先生年轻,却不张扬浮躁,文雅含蓄。我在读他的《守望终南》时,被先生的文学功底折服。引经据典,文辞优雅,抒情真挚。先生居长安,钟爱终南之大美,采山之灵气,撷韵而来。他的字有“二王”风范,流畅而自然,显现出书法艺术的谦和中庸之美。……
不必我多说,这就是城南书社,这就是物欲时代风花雪月之后,留给世人的一片安宁与静穆。
我常想,一个文化人是否应该具备相应的学术精神?是否应该摒弃浮躁回归艺术的自我?现在看来,这两者都应该具备。而且,缺一不可。拥有了学术精神,他的艺术才能够变的深刻,才能够走得更远。学术精神和浮躁是对立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坚守住学术的治学之道,浮躁之气自然全无,艺术在回归自我的过程当中才能显现出理性的光芒。
城南书社,一座精心打造的精神殿堂,岂是庸鄙之士所敢想、敢望?
三
也许,时代的脚步发展的过于匆忙;也许,世人的眼中早已被功利之心所迷茫。当我们回首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的时候,我们很惊讶的发现我们的文化原来如此的令人神往,令人陶醉。但是,我们也同样发现每一个时代的文化发展,都是在那些有着健全的文化人格的有识之士的带动之下才得以进步。今天,我们重新谈起传统文化,可究竟有几人能深悟中国文化的精髓之处呢?所以,我们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一方面我们内心空虚急需文化的滋养;一方面我们又难以企及中国文化的精神。我们变得两难而不可自拔。当我用心在理解城南书社的时候,我发现城南书社的发展正在接近中国文化的精神之气,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追求精神追求艺术的一股清流,沁人心扉。
城南书社,它的严谨的治学之气,让书法回归理性。在当代,文化艺术市场化之后,已经难现纯正古朴的艺术作品,大多则表现了哗众取宠的做作姿态,迎合着大众的消费心理。而城南书社恰恰相反,王江先生要求着他的每一位同人从魏晋书法寻找中国书法的飘逸之美,厚重之美,典雅之美。《十七人作品集》当中,我们很难看到那种作秀的姿态,更多的则是认真稳重的从碑帖中体现书法艺术的本真。这种严谨的治学之气,注定了这个社团的标新立异,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城南书社,它的问学之道,让书法家的作品更具文人气息。文化是书法家安身立命的根本,丧失文化便意味着其作品的庸俗不堪。著名学者书画家陈师曾先生在论及文人画时说道:“宁朴毋华,宁拙毋巧;宁丑怪,毋妖好;宁荒率,毋工整。纯任天真,不假修饰,正足以发挥个性,振起独立之精神,力矫软美取姿、涂脂抹粉之态,以保其可远观、不可近玩之品格……,”由此可见,哗众取宠是书法的第一要害,文人书法要保持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问学之道,也理所当然成为艺术家提升艺术修养的必经之路。在城南书社,我们随时能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学与问。也正因如此,他们当中的十七人,在专于书道的同时,又有极高的文学修养。
城南书社,以人品至高而论艺术之高下,让书法具备了高远志气。人品,是书法家个人修养和艺术修养的集中体现,它从一言一举,一静一动当中足可以体现书法家的修养。我深处城南书社的时候,听到最多的话就是王江先生的欣慰之词:“我感到,我们这些人首先人品很好。”事实确实如此,他们来自于不同的领域,却有着相同的文化信仰和艺术追求。在城南书社,不以莽夫论英雄,不以高谈阔论论英雄,不以虚华之势论英雄。在城南书社,一切以作品和学养为准,大家相互提携,一路同行。高贵的人品,让他们之间没有了隔阂,而心存真诚和感恩。
作家张军锋先生在《城南书社——墨色飞扬十七人作品集》的序言当中说:“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进碑林,听讲座,集中培训,着重指导。岁月任茬,已逾二十期,依然热情不减,城南书社,已渐入佳境,已独具盛名。”先生慧眼,今天的城南书社依据着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已经成为当代的“京派沙龙”,必将为历史所铭记,也必将为这个时代注入学术与艺术的最美的记忆。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城南书社活动在长安泸州会馆举办
- 下一篇:【文学】尉妙英:如蕙的女子--书家王秋惠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