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饭会”:长安区西大村奇特风俗
农历十月十三,长安区西大村的村民照例举办“蒸饭会”,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是热气腾腾,饭香四溢,村民们用一锅锅香喷喷的蒸饭,宴请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
亲朋好友围坐吃蒸饭聊家常
“好吃得很,太香了。”一句这样赞美的话,让忙了大半天的主人心里美滋滋的。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三,是西大村一年一度的“蒸饭会”,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前一天忙着蒸饭,一直忙到深夜,所以这个村的十月会也叫“蒸饭会”,因为时值秋收结束,忙罢农事,亲戚朋友相互走动,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蒸饭,共庆丰收,期盼来年有个好收成。
因盛产大米形成的传统习俗
西大村村民们做的蒸饭,不仅食材非常丰富,而且制作的过程也是特别复杂。首先要选取当地生产的优质的“桂花球”大米、江米、红豆等原料,淘洗干净后放入缸里加水浸泡4小时,然后把泡好的米和红豆倒入用荷叶包在四周的大铁锅里,蒸上3个小时后将蒸好的米、豆倒入缸里,放入油、盐、骨头汤、五香粉等,再次上锅蒸,并用荷叶密封,用小火蒸上3个小时。如此漫长的烹饪过程,才做出了鲜咸可口,老少皆宜的蒸饭来,尤其是那蒸饭散发着阵阵荷叶的清香,就足以让人食欲大增了。
西大村村主任韩勉告诉记者,西大村地理位置优越,紧靠高冠河,地势较低,灌溉便利,给村民们创造了种植水稻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祖祖辈辈就以种植水稻为生。
现在西大村460户,1600多人,水稻田就达1200多亩,年产量达到60万斤,大米品种以黄金晴为主。也正是因为西大村盛产大米,才形成了一年一度蒸饭会的传统习俗。
前一天下午三四点就开始泡米:将大米、糯米、红豆等掺在一起,浸泡四小时后米才可以上锅。用文火慢蒸差不多一个晚上。米必须用荷叶包裹,这样蒸出来的“节庆饭”不仅色彩鲜亮,闻起来荷香扑鼻,口感劲道,吃起来有肉粽子的味道。
蒸出来美味佳肴,不会独享,与大伙一同分享才有节日气氛,长安区东大街西大村村民:“把蒸饭送给亲戚、朋友、相好的,拿上一点,这就是个礼……”
蒸饭会是怎么来的呢?
村里的老人说,这项庆典由来已久,蒸饭会的真正起源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十月十三有什么特殊意义,也很难追问。只知道“蒸饭会”是为了庆祝这一年稻米的丰收。
长安区东大街西大村村民:“过去学校里的学生,在过冬至的时候,老师给学生管饭,本来都是学生给老师管饭,冬至这天是老师给学生管饭,打蒸饭,学生都吃,就是这样子,流传下来……
长安区东大街西大村村民:“我小时候就已经有这个‘蒸饭会’了,再往前推,到底有多古老,咱现在也不知道。
长安区东大街西大村村民:“我小时候,家里老人都给做,这时间太长了……
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王智:咱们关中地区一年四季,老百姓有各种各样的古会:有忙前会,有忙罢会。这个村过的是秋冬之际的蒸饭会,这与其他地区的饮食和习俗不同,比较独特……
一个村各种各样的“会”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民俗文化遗产,还将村民的心凝结在一起。而城里人似乎缺乏了这种源自老祖先的亲情和温暖。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三,是西大村一年一度的“蒸饭会”,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前一天忙着蒸饭,一直忙到深夜,所以这个村的十月会也叫“蒸饭会”,因为时值秋收结束,忙罢农事,亲戚朋友相互走动,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蒸饭,共庆丰收,期盼来年有个好收成。(文字:福客民俗网整理 摄影:乐游天下行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