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少陵塬的夏夜
因为只身在新疆的戈壁滩参加施工,每天被琐碎的资料数据包围,昨天晚上刚说准备休息,听到宿舍外有几声蛐蛐叫,心里不禁一动,突然想起在我的故乡长安,少陵塬畔的夏夜该是多么迷人啊,想必这时候故乡已经到了麦收时节了吧,想起布谷鸟的歌唱,那声声蛐蛐叫,还有那夏夜满天的繁星,思绪一下子将我拉回到那遥远的童年时代。
孩提时代,最盼望的就是这时候的夏夜了,那时村里都是泥路,最怕的就是下雨天的泥泞了,而这时候难得有了宽广无比的打麦场,都是每家的自留地连在一起,离家也很近,场里这时已经接上了明晃晃的电灯,这无疑是孩子们的天堂,小时候学自行车大都是这时候学会的,由于地方宽敞,又很安全,刚开始有伙伴在后面扶着车后座,只听伙伴说,只要把车头扶端、把稳,只管向前,目视前方……后面的人已经悄悄放了手,前面的人还以为后面人在扶着,结果不肖一个小时,就摇摇晃晃的嘴里喊着:“小心、小心、车子没闸又没铃,碰了你莫嫌疼……笑声就洒满了整个打麦场。
还有一项活动是“倒栽葱”,俗称“打列子”,只见一个个双手扶地,一下子双脚就扎到了麦草垛上,男孩女孩随即头朝下排成一排排,看谁坚持的时间最长,很是壮观,而每次就数隔壁二丫动作最优美,甚至还能将双脚从麦草垛上移下来,腰弯成弓形走上几步,这时候就有男孩的口哨声作为最高奖赏,我现在想按照体育的专业术语应该叫动作的协调性和柔韧性比较好,如果放到现在条件允许应该去学武术、舞蹈、或者体操,可惜那时候吃饭都是问题,父母那还有精力去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啊!还有一项运动是“滚铁环”,其实就是一个箍桶的铁圈,然后再用钢筋窝上一个勾搭,只管在宽敞的场间滚来滚去,甚至可以滚着跑起来,我虽然“打列子”不行,“滚铁环”却比男孩子还滚得好,往往这时候,平时看起来很严厉的老爸不但不说我,还投来很欣赏的目光。还有“抽猴”等娱乐活动,想起那时候的孩子虽然没有零花钱,没有电脑,但是同样阻挡不住童年的快乐。等到大家闹够了,准备回家休息,而有些男孩子就拉张席子睡在场间,看着满天的繁星,听半导体里播放的《杨家将》、《岳飞传》等,这时候我真恨自己是个女孩,我想我要是个男孩多好啊,女孩家里是绝对不同意在外面睡觉的,也有好多大人睡在场间的,他们则不光是为了图凉快,因为他们还有使命,半夜等风来了“扬场”,这天我看爸爸高兴,就硬赖着不回家,于是哥哥就给架子车上铺上褥子,我躺在里面,上面盖上薄被子,听爸爸给我讲故事,爸爸还说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话,这“扬场”一定要趁风多扬几掀,没风你急死也没方子,就和人生一样。我当时就不明白这和人生有什么关系啊,现在才明白就是要抓住人生的每一次机遇啊。半夜一股风吹来,迷迷糊糊只感觉“雨点”打在头上,一看是爸爸精瘦的身躯拆起满满一掀碾好的半成品麦子扔向天空,比我大十多岁的哥哥则戴顶草帽拿着一把大扫帚顶着麦子的击打不停地扫,不一会儿,原来那座“小山包”就变成了一道麦子的山梁,在灯光的映衬下发出明晃晃的光芒,煞是好看,直到如今,我对粮食都有一丝敬畏,不敢轻易浪费,我知道它不但能让人吃饱,而且来之不易。有时候我的梦里还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扬场”景象。
故乡的夏夜如同一幅精彩的画面印在了我的脑海,闲暇时会时时想起那满天的繁星,爸爸会指着遥远的星星告诉我,什么是北斗星,什么是牛郎星和织女星,还有那邻居大叔吼出的雄浑的秦腔《下河东》,那吹过我脸颊的微风,还有一声声的蛐蛐叫,只可惜我那慈祥而知识渊博的老父亲已经埋在了地下与他一生挚爱的麦子同呼吸了,邻居大叔的秦腔如今也换成了他孙子的流行歌曲了,大叔也去和爸爸作伴了。我的故乡少陵塬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所替代,可我还是陶醉在儿时的少陵塬畔。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爱如涓涓细流
- 下一篇:(散文)人到中年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