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所知道的--黄竹斋和米伯让先生
长安韦曲街办双竹村、是块风景秀美、人杰地灵的宝地、现在该村已经成为长安区新的城中村。它交通方便:距西安钟楼十公里左右、距韦曲两公里多。村东边是驰名全国的陕西八大名校长安一中;村西边是周恩来题词的“千古功臣”的杨虎城将军陵园;名传千古的唐代诗圣—杜甫曾住过十三年的地方杜公祠也并列在陵园上方;上方还有樊川八大寺院—牛头寺;村南边是长安一中初中部;长安区廉租房小区;长安盐厂;更有正在兴建的西安地铁2号线南边终点站;村北边则是正在迅速发展的航天产业园。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是好多人也不清楚、在这个并不起眼的村里、上世纪三十年代直到四十年代末、还有两位驰名全国的中医学者、名列陕西头号、二号中医的
黄竹斋(1885-1960)、原籍临潼人;但他自己生在西安。幼年贫穷、十八岁发奋读书,并以悬壶济人为志、深钻张仲景之术。恍悟仲景三阳三阴之理、贯通经略、六气、六经之旨;自辟蹊径、独具一格、著作等身。解放前曾任《中国医学大词典》主编、中央名医馆编审委员、常务理事;陕西卫生厅厅长。多次为陕西中医学发展和中医学教育的发展奔走呼号、但应者不多。抗战初期、移居双竹村、以窑而居、精心研读医术。解放后为长安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陕西文史馆馆员、五十年代初曾向毛主席上书;1954年为西北医学院中医科主任。1955年调北京中医研究院、独创针灸中药治疗中风偏瘫医案、治疗150例、治疗有效率达91.3%;为一级教授。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曾为苏联、民主德国、越南等国外交人员患者针灸、在这些国家享有盛名。1960年5月16日病逝北京、享年七十有五、葬在八宝山。
1943年起开业行医。1954年后,历任西北医学院讲师、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陕西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陕西分会副会长,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诸如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的创立,河南南阳张仲景祠墓的修复,陕西临潼秦越人扁鹊纪念馆、眉县王焘墓及耀州孙思邈医德纪念碑的建成,都倾注了他的许多心血和汗水。著作有:《中医防治十病纪实》、《米伯让先生医案》、《四病证治辑要》、《黄竹斋先生传略》、《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米伯让》及整理印行《白云阁本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会通》、《难经会通》等,在中国中医界可谓德高望重,久负盛名。
米老从上世纪五十至九十年代,多次送医送药下乡,搜集医史文献,热心公益事业,可谓不遗余力。在医事活动之余,参观名胜古迹,还留下数百首古体诗,现根据其诗归纳撰文于后。米老之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既有短律抒怀,又有长篇浩歌,风格典雅,辞章古朴,其情愫跃然纸上,令人钦佩!如叙事诗有“悼念陈毅元帅”写他曾二次为其治病,不幸陈总遭受迫害:英雄自有英雄气,英灵万古永屹立;大公无私立天地,鞠躬尽瘁启后裔。1961年“赴江浙参观有感”:得识群英面,深愧自庸碌。创造新医学,执鞭须更速。1973年“漫游武汉三镇”:缅怀蕲春濒湖业,立言不朽期千秋。1981年冬参加仲景学说研究会成立宣读“再谒南阳医圣祠”:仲景学说万世宗,只因活人功无穷。垂教立法著方论,实践理论效用真。1982年冬“赴新疆参加中医学会年会”:隆冬严寒奔天山,只因边疆杏林暖;祖国医学百花放,继承整理是为先。“纪念我国唐代医学科学家先师孙思邈”:华原为名胜,思邈继医宗;济世活人心,此为孙氏志。以及1982年赴长春参加全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1983年赴南京参加老中医经验成果鉴定会、1986年赴成都参加中华全国中医理事会、1990年赴北京参加全国中医拜师大会等,均有长篇诗作,足见他对中医事业的殷殷关切。
米老曾在长安双竹村生活多年、他的姑娘米筠就嫁给了双竹村。他的儿子米烈汉是他的中医学说继承人、陕西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中医学专家。
黄竹斋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讲究亲情、友情、爱情的长安古会
- 下一篇:(诗歌)中国的力量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