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种植万亩高粱地” 高密且慢!
有媒体消息说,莫言的故乡"高密要计划投资6.7亿元,弘扬红高粱文化","种一万亩红高粱,每亩地补贴一千块钱"等,当地官方立马出面澄清,说是个人行为,媒体有夸大、失实之嫌。
我不知道"高密胶河疏港物流园区管委会"有没有这个单位建制?管委会主任范珲是不是政府任命的?如果确实存在,有此人,是他个人信口开河?他说的话能不能代表管委会官方?是不是需要组织批准或者审查?
不管怎样,我觉得这是件好事。跟莫言获得2012诺贝尔文学奖一样,现在炒得沸沸扬扬,上纲上线,各种正面的、反面的甚至攻击性的言论不绝于耳;不管此奖背后有怎样的原因,不管有怎样的争议或者说法,不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对于莫言,再说大一点,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起码会起到一个关注和反思的作用。值得祝贺!
计划投资6.7亿元,种一万亩红高粱。起码说明了一种思路或者姿态,要借助莫言的影响,这个最热的新闻,大打当地名人效应和品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的地方啥都没有,都敢挣来抢去胡乱搭建,借助《红高粱》,借势"莫言热",造福民生有何不可?投资6.7亿元打造旅游带,还包括莫言旧居周围的莫言文化体验区,红高粱文化休闲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
这个思想或者说计划、规划很大。我们最大的质疑不是这个项目名称,而是这个项目资金来源,经营管理,包括收益情况等等。如果市场化运行,那肯定有人会科学预测,即使赔了恐怕管的人不多;关键是如果政府要主导,投资搞,老百姓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纳税人"血汗钱付之东流。
高密市隶属于潍坊市,位于山东省东部,胶莱河和潍河之间。总面积1605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86万人。辖7个镇、3个街道。距省会济南265公里,距潍坊市75公里,距青岛市70公里。这是个县级市,从资金上来看要一下子或者分几年组织、投入6.7亿元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招商的话,我估计,从旅游的角度来看,高密属于"旅游飞地",恐怕难以取得较好的回报。
我们一些领导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最后往往取得的效果不一定是好的。有时候为了政绩太急于求成。我亲身经历过,八十年代初期,我们媳妇农村政府为了上规模、搞面积,给每家农户强行贷款种苹果树,过了几年,全被农民自己砍伐,产量不高,套耕麻烦、病虫害严重,现在上了我们的塬,几乎看不到当年的苹果树的影子了。最后这笔帐全记到了老百姓的账上。莫言的小说《天堂蒜薹之歌》,这有类似事件的叙述。
借用名人效应,借势新闻热点,为当地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无可厚非。过度消费名人"莫言"尚需谨慎,投资必有一定风险。但一定要综合考虑,科学谋划,落实到位。全国搞油菜花海的地方不少,婺源、汉中、兴化、荆门、罗平、潼南、门源等等。在搞一片花海的时候,要充分调动当地人的积极性,也要处理好土地流转,以及旅游综合收入合理分配的问题等等。过去,我们种植红高粱是为了生存,现在种植红高粱已经无利可图,高密当地老百姓早已经不种植,看来,如果单靠种植红高粱取得经济作物的生产效益,不太可行,假如要搞成"万亩红高粱"壮景,变成了旅游现代红色农业观光观赏,或许好些。但是,巨额的宣传推广、广告营销、日常管理维护等费用怎么来?固然有电影《红高粱》等文化诱因,有莫言乃至其小说的吸引,但是我觉得一般普通人,或者说大量的游客不会因此而直接去既不是旅游目的地也不是游客集散地的高密旅游消费。
当然,高密的一些其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食宿等能否跟上,还有待考虑。
在我看来,从思路上讲,高密种植万亩高粱地,起步是好的;但如何操作成功,正常运转,尚需要充分论证,或许需要三五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但是机遇不可能再来。从旅游的角度看,项目先宣传再逐步建设完善也可,项目一步到位建设完后再大力宣传也可,都有成功的案例。一句话,要因地制宜。因为对高密"种植万亩红高粱"具体项目运作资金、融资等不知,所以不好下结论。
套用一下作家的话,莫言在谈新书《我们的荆轲》中说:"你不可能完美 但至少可以追求纯粹。" 山东高密"计划投资6.7亿元,种一万亩红高粱",气魄很大,我建议暂时放慢一下脚步,重新审视,不妨从公益的角度出发,从细节着手,全面规划,小处落实,做好胶东文化的点点滴滴。有时候,越小越精巧的东西可能价值更大。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文化的点滴渗透,世代相传,对一个地方、一个人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或许一件文学作品因为个人审美价值、写作倾向等种种原因不具有"普世性",但是我们政府的每一个项目应该为老百姓考虑并让他们能充分分享。
备注: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评论)小城文化人:文化突围的悲剧勇士
- 下一篇:(小说)爱情飞地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